上一版/ 04 版:副刊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把爱种进西北

  □丁苏染
  在我的家乡甘肃,有一处被风沙萦绕却满是故事的地方———民勤,它倔强地嵌在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的夹缝之中。沙尘暴像恶魔一样一次次张牙舞爪地吞噬着家园,人们的生活在风沙的阴影下,如狂风中的烛火,摇摇欲坠。然而正是在这片土地上,民勤人民用半个世纪的坚守,用一双双布满老茧的手,在沙海之中勾勒出一抹抹绿色的希望。
  这份与风沙的抗争,在综艺节目《种地吧》播出后,被更多人知晓。十位少年在民勤,与当地村民和志愿者共同栽下18万棵梭梭树苗,随着节目的热播,民勤的生态治理故事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也让“请到民勤种棵树”的话题如春风般吹遍网络。镜头里肆虐的风沙、执着的治沙人、初露绿意的荒漠,让更多人看到了这片土地的沧桑巨变。“请到民勤种棵树”,这声呼唤自西北悠悠飘来,带着沙砾的粗粝与土地的炽热,穿越广袤山川,让越来越多的人不远千里奔赴,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绿色奇迹。
  在这些远道而来的身影中,有带着青春热血的大学生,有怀着热爱的环保志愿者,有充满朝气的少先队员,用尚且稚嫩的双手将一棵棵梭梭苗扶正……他们跨越2000多公里的山川湖海,先搭乘飞机,再换乘火车,而后又转乘汽车,最后坐着大巴到沙漠时,便能望见沙丘上跃动的身影———坚守在家乡返乡创业种树防沙的年轻人仲麟在耐心指导着种树新人如何挖坑、放苗、埋土。
  这位被粉丝亲切称为“仲麟哥”的年轻人,2021年大学毕业后怀着一腔热血回到民勤,以治沙志愿者的身份,循着村中前辈们的脚印,义无反顾地扎进那片广袤无垠的沙海。许多人可能不解:为何要放弃大城市的繁华,回到这风沙漫天的荒漠?他只是笑着说道,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逃离家乡,而是为了建设家乡。在过去4年的时间里,仲麟在腾格里沙漠西部种植梭梭树,公益造林4000余亩,每一棵树苗都凝结着他对故土的深情。治沙之余,他还运用大学所学的电商知识,借助短视频平台介绍家乡的特产,民勤产什么,他就卖什么,清甜多汁的蜜瓜、营养丰富的人参果……用略带乡音的普通话,向天南地北的网友讲述民勤的故事,帮助家乡的父老乡亲在网上走出一条新的“绿色丝路”,让更多人通过镜头看到他的家乡。
  风沙吹老了一代人的容颜,却吹不灭他们心中的信念,沙退绿进,是镌刻在他们灵魂深处的誓言。1950年民勤县首次启动防沙治沙万人誓师动员大会,74年间民勤县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30 . 48万亩,累计栽植梭梭等沙生苗木3亿余株,在长达408公里的风沙线上筑起了300多公里的生态屏障。
  风吹过民勤的沙丘,卷起细碎的沙粒,一群人正用双脚丈量荒漠,用双手编织绿意。他们的身影在烈日下拉得很长,汗水渗入沙土,浇灌出比胡杨更倔强生长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