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要闻

02版:要闻·综合

03版:经济·社会

04版:副刊

返回 2022年05月25日

宁津红色档案

宁津县党史人物——张富忱


  张富忱
  张富忱(1903年——1983年),宁津县原张学武乡张学武村人,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幼年仅读了六年书,13岁逃荒到天津一家商店当学徒。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他在天津奋起响应,参加了救国“十人团”,以报童身份为掩护,积极散发周恩来等同志主编出版的学生会会报和《风校》《觉悟》《敬业》等进步刊物。
  1920年,张富忱参加“中华青年坚决救国团”,捣毁了直隶省议会会场,并为营救被反动军阀逮捕的各界人士做了很多工作,遭到反动军阀曹琨政府悬赏千元的通缉。后来在哈尔滨散发传单时,他被以宣传“赤化”的罪名逮捕入狱,在周恩来等同志的营救下获释。1938年5月,在宁津县成立了“中国人民抗日铁血团”,任团长。同年8月,八路军永兴、津浦支队解放了宁津县城,“铁血团”改编为津浦支队教导大队,任大队长。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张富忱曾任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宣传科干事、冀鲁豫军区联络部交际科科长、冀鲁豫边区民间艺术联合会主任等职。他带领文艺宣传队奔赴战火纷飞的前线,宣传教育群众,激励鼓舞士气,并编写了《宣传技术百种》一书在部队印发,促进了部队文艺宣传工作,受到华北局的通报表扬。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政务院文化部曲艺处辅导科科长、中国戏曲研究院曲艺实验团团长、贵州省文化局艺术科科长、贵州省杂技团团长等职。在周总理“为建设人民文艺而努力”的亲笔题词鼓舞下,遵循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从事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他到贵州省工作后,筹建了贵州省、贵阳市和遵义市三个杂技团。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曾率领中华杂技团出国演出,并随第一届赴朝慰问团带领曲艺宣传大队赴朝鲜慰问。
  1983年6月1日,病逝于贵州,享年80岁。他曾是中国杂技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曲艺家协会、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会员。(此文摘自宁津县档案馆馆藏资料《中共宁津地方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