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三个重点”实现“三个转变”强化“三大保障”
我市三个“三”绘出服务企业新画卷
本报讯(记者谭浩 杜文娟)瑞普生物成功贷款470万元,义成新能源接入生产电力专线,星宇公司获得融资6.2亿元……这些数据是我市全力服务企业的见证。我市树牢“抓企业就是抓发展”理念,超前谋划、迅速行动,扎实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实现了“一个最早,两个率先”,即最早启动“潍企通”平台运行试点,率先完成“潍企通”站点框架搭建,率先完成首轮对接走访和平台注册关联,专员与企业同频共振,服务企业发展拼出“开门红”,干出新气象。
突出“三个重点”,服务企业发展开局良好。突出高点定位,通过实行服务企业专员制度,明确五年内培育企业发展目标,力争构建起“一龙头、四梁、八柱、九骨干”的支柱企业群体。突出制度创新,创新实施“八大员”制度,统一赋码编号,赋予专员六项职权,着力当好企情民意“调研员”、惠企政策“宣讲员”、双招双引“情报员”、业务跑腿“代办员”、政企对接“联络员”、安全生产“监督员”、维护企业权益“护航员”、企业党建“指导员”;创新推出线下问题收集、梳理、移交机制,率先建立问题解决“9+1”模式,线下收集反馈各类问题239个,解决率达95%。突出考核导向,坚持将服务企业发展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个人年度考核,从工作协调运行、问题解决、企业满意度测评等5个方面量化打分,充分调动各级干部的积极性。
实现“三个转变”,服务企业发展成效凸现。市级领导带头落实服务企业专员制度,率先垂范,形成“头雁效应”,深入1 7 9 0家企业、114个项目实地对接,协助办理审批服务360余次,现场解决用水、用电、用工等问题400多个。针对项目建设中的用地、融资、能耗等难题,全市上下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行政审批、自然资源、金融、生态环保等部门主动提前介入集中攻坚。其中,用2天时间完成6户、31亩闲置土地清障,落户总投资12.6亿元的中建八局绿色装配式建筑项目;用20天时间完成世界500强物产中大欧泰有限公司落户签约;用1个月时间盘活西恩西智能科技、阳光光伏等闲置土地70亩、厂房2万多平方米。开展“屏对屏”“云洽谈”“云签约”活动,通过微信、短信等线上渠道对接项目,及时了解客商的需求,推动高档针织服装智能供应链、文化大数据产业园、现代畜牧业等100余个优势项目线上推介,先后组织红高粱小镇等29个项目参加了潍坊市视频签约活动和集中开工活动,保证对接不断线、引资不断链。其中,在3月份全省重点外商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德国科乐收董事长莫尔先生与李干杰省长视频连线,签约投资额超5 0 0 0万美元的大型联合收割机项目,连续5年每年在我市投资超2亿元。
强化“三大保障”,服务企业发展深入推进。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市服务企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问题解决、督办考核3个专项工作组,全市各级各部门成立了相应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确保上下贯通、协同发力。建立首办负责制、出办把关制等13项日常工作制度,建立总工作台账、问题转交台账等“五个台账”,实行一周一调度、半月一次联席会议、一月一汇报制度,规范化推动工作深入开展。强化营商环境,大力推进“一窗受理”“一链办理”,推出潍坊首家首席审批模式。推进服务“延伸下沉”,在全市15个便民服务中心设立85个便民服务窗口,将个体工商户登记等7 4项业务下放到基层,构建“15分钟公共服务圈”。强化作风建设,坚持“凭工作争地位、靠业绩树形象”,对服务企业发展成效突出的加大宣传力度,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加大处罚力度,教育引导服务专员按照“六要六不准”要求,主动给企业家“C”位,为企业家站台,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满意度、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