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丽君
当前,持续严峻的煤炭市场形势给企业经营管理出了一道道难题,面对无法左右的市场,枣矿集团付村煤业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精神持续优化发展思路,一门心思抓关键、精打细算降成本,在逆境中稳住了发展营盘,积蓄了发展优势。
调优思路经济运营提质效
思路决定出路!特别是市场下行情况下,更考验着企业管理者的经营思路。
付村煤业以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质效为着力点,根据山东能源下达的“两增三降四提升”创效工作目标,聚焦经营指标任务,积极强化顶层设计、调优经营思路,打好精益区队(车间)和精益班组管理、材料申请前置把关、政策创效等经营组合拳,积极应对市场下行压力,在复杂环境下保持了经营韧劲。
在山东省设备管理协会举办的精益管理大学堂“赛精益”竞赛活动中,付村煤业设备制修厂一举捧回精益班组管理创新一等奖、淘宝创意定置改善一等奖、精益现场改善一等奖3项大奖,成为本次竞赛的最大赢家。
这正是付村煤业扎实推进精益区队(车间)和精益班组管理所结出的硕果。
“我们立足‘降成本、提效益、提效率’这一目标,积极推进精益区队(车间)和精益班组管理,重点围绕七大精益管理任务和六大分析要素,应用各种精益管理工具,通过全员参与、持续改善,实现了企业整体效益、效率双提升。”该公司副经理邵长猛说。
精益管理模式为企业经营注入了澎湃动能,加强物资管控、做好材料申请前置把关是该公司奋力答好的另一份经营“答卷”。
该公司深入开展“新物资投入管控整治”活动,把牢材料申请前置审批关,采取“清单式”对账考核,从源头上审减不必要的投入;做实物资盘活工作,彻底消除各自管控的专业壁垒,对全矿物资系统盘点,先后组织6次现场办公会,调剂盘活538万元的物资。
产销协同“源头创效”展作为
泥矸平均发热量控制在600大卡以内,洗混发热量控制在3200大卡以下,精煤回收率较历史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创效2700万元———
作为枣矿集团的骨干矿井,付村煤业交出的这份一增两降“成绩单”让人眼前一亮。在这份成绩的背后,是付村
煤业持续推进产、洗、销深度协同机制,坚持用好精煤致胜“钥匙”,在“源头创效”上所做的努力。
他们建立完善井下分矸运输系统,完成浮精压滤机穿流工艺系统升级改造,精煤外运水分达到历史较低水平,进一步擦亮了“付村煤”品牌;实施尾煤泥截粗工艺,持续加大尾煤泥回收力度,对尾煤泥中>0.5mm的粗煤泥进行再分选,每天多回收中煤约20吨,全年可增加效益198万元。
在此基础上,他们积极走出去、拓市场,努力为好煤找到“好婆家”,在异常严峻的形势下,做到了“市场不丢、客户不减”。
“市场越低迷,越要主动出击,通过实施‘共赢化’发展、‘保姆式’营销,以优质的产品和高品质的服务持续做大‘付村煤’朋友圈。”围绕这一工作思路,该公司紧盯市场需求,灵活调整销售策略,以质量保订单,以诚信赢市场,通过不懈努力,新开发精煤客户2家,累计多发运精煤7.9万吨,创效1.18亿元。
内涵挖潜成本管控结硕果
成本线是企业的生命线,面对“一边是材料费不够用、一边是资金占用率高”的成本管控压力,付村煤业引导职工树牢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用好源头降本、技术降本、修旧利废等一揽子降本举措,积极为成本“瘦身”。
“生产一线,既是矿井效益源头,也是成本消耗‘大头’,我们通过优化源头设计、创新施工工艺,坚持从源头降低生产成本。”该公司副经理、总工程师马敬龙说。
在63上08材巷外段施工中,根据巷道设计,需进行14°调巷,他们通过创新实施皮带拐弯工艺,为矿井节约设备及配套配件投入21万余元;在103下06-3工作面通过施工改造巷道,优化煤流运输系统,减少皮带运输机1部,节约人工成本12万元。
与此同时,他们加大外委转内修工作力度,“两眼向内”控成本。设备制修厂加大重点设备内部自修力度,减少外委维修费用150万余元;机电运转工区主动承担中央风井南、北两台风机的升级改造大型施工工程,一举为矿井节约了50余万元的外委施工费用,让肥水流进“自家田”。
为最大限度发挥物资管理效能,付村煤业出台《关于加强井下物资回收、复用的管理办法》,鼓励旧而不废、修旧利废,让各类物资都“物尽其用”。
“‘市场无情、管理有为’,我们坚持以‘有解思维’积极破经营难题、解新题,经济运行在波动中企稳,在调整中向好,以扎实的经营成效为推动能源集团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付村煤业经理侯晓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