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查询
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高新区报>担当实干 奋勇争先
  冬日午后,梁华美坐在桌旁,耐心地钩着一件虎宝宝饰品,周围的老姊妹们也都在忙着手中的活儿,时不时拉下鼻梁上的老花镜,互相请教一下又埋头忙活起来。手上的钩针在她们的指间跳跃,手指翻飞间一件件手工艺品就此诞生。
  此时,旁边的茶馆里茶香正浓……这里是潍坊高新区新昌经济发展区寨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冷清的茶馆
  起初,茶馆里并非这样一幅热闹的场景。
  明明屋里暖和又有免费茶叶喝,可老人们宁愿在党群服务中心门外的墙根下晒太阳、聊家常,也不愿意进来坐一坐。
  新昌经济发展区寨子社区是由梁家寨子、康家寨子、王家寨子、李家寨子拆迁后组成。平房变楼房,村民变市民,在城市更新过程中一个显著的问题便是新社区的居民往往难以建立起对新环境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021年,新昌经济发展区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起社工站,引入第三方专业化合作组织入驻寨子社区,由社区党委牵头破解这一难题。新昌经济发展区社会工作站站长高春颖便是这个时候来到社区。
  为了增进与居民的沟通互动,社区在这个占地2500余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选择了一块地方,专供大家喝茶休闲、提想法。
  2022年11月,茶馆便由此开张,还拥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和议听”——“和”,大家一起;“议”,说说话;“听”,听诉求。
  “快进来坐坐吧,来喝喝茶。”在高春颖的不断邀请下,在外晒太阳的居民一个个拿着板凳进了屋。
  “不耽误你们办公吧?”一位老人探进半个身子试探着询问道。高春颖干社区工作已有20年,但对于寨子社区的老人们来说,她还是个初来乍到的“新人”。
  见到老人如此询问,高春颖笑着说,“你们来我们就开心,让你们开心快乐了,我们也会更开心、更快乐。”
  从刚开始的十几位老人,到越来越多的老人们聚集到党群服务中心,高春颖不再是他们眼中的“新人”,这群老人们也成了她口中的“男宝”和“女宝”。
  光来喝茶聊天,可不是高春颖的初衷。在“和议听”的袅袅茶香中,每一次的谈话都成了工作人员的灵感源泉,从老人们的兴趣爱好到他们年轻时的故事,从遗憾和梦想谈到如今的生活……这些看似闲聊的对话,逐渐让社区摸清了居民的心愿与诉求。
“压寨夫人”们
  茶馆有了人气,高春颖便想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怎么办?找志愿者当老师,教老人们唱歌、跳舞、剪纸……
  但现实并不如高春颖所愿。寨子社区位于潍坊高新区东北角,离中心城区有一定距离,志愿者老师往返上课不方便不说,愿意来参加活动的居民也是寥寥无几。
  让老人们喝茶、提想法可以,真正来“上课”便成了他们口中的“麻烦事儿”。
  不过,尴尬的局面很快有了转机。两位热衷针线活儿的居民听说高春颖在另一个社区开设了钩织班,便想过去学习。高春颖听后非常高兴,立马开车带着老人前去上课。
  但没想到上课没有多久,俩人就要“退学”:“高站长,咱回去吧,这些东西我们一看就会。”
  原来,这些看似复杂的钩织技艺,对于她们这些经验丰富的“老手”来说,不过是信手拈来的小事。
  高春颖有些惊讶,但随即明白了她们的意思。她笑着说:“既然这样,那咱就回!真是高手在民间啊!”高春颖嘴上这么说,心里盘算着,说不定在寨子社区也能开个钩织班。
  回到社区后,高春颖和同事们立刻行动起来。因为有了之前的经验,从申请场地到筹备物资,每一步都轻车熟路,钩织班很快就办了起来。
  在寨子社区钩织班中,社区居民不仅在课上学到了钩织的“花活”,还把编织出的小物件出售,进行“微创业”,并自愿将部分收入捐赠给社区,用于改善公共环境,支持更多文化活动。
  时间久了,大家越来越熟悉,高春颖亲热地称这些钩织班的学员们为“压寨夫人”。也正是这群“压寨夫人”,成了社区与居民从陌生到熟悉,再到亲如一家人的关键一环。
让爱不孤单
  每当晨光破晓或是夕阳西下时,居民们便悠然自得地聚在党群服务中心,品一壶好茶、聊一阵知心话,其乐融融。
  然而,这份热闹的场景一到假期便悄悄按下了暂停键——老人们频繁请假,即便过来上课,也有些“心不在焉”。
  高春颖仔细询问后得知,老人们“不专心”的源头是暑期到来了,他们要看护孩子,送孩子上兴趣班。
  了解到老人们的烦恼后,社区开办了首个公益项目“心守护”暑期托管班,创新“专业课程+志愿者”模式,还特别开设了防溺水安全教育课程。
  老人们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在外工作的父母,得知后更是满心欢喜,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此外,社工站还了解到,不少老人因腿疾困扰,在电梯内难以站稳。没过多久,社区285部电梯就里全部有了一个“爱心小板凳”。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份爱心并未孤单地流淌。高春颖和同事们惊喜地发现,那些放置在电梯里的板凳上,被细心的小区居民们戴上了五彩斑斓的“帽子”——一块块自制的棉坐垫。这些“帽子”不仅让板凳更加舒适,更成为小区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香茶一杯解乏力,吉语三句暖人心。在高春颖和同事们的持续努力下,寨子社区以“茶”为媒,四邻和美,越来越有了家的味道。社区设置的钩织、唱歌、舞蹈等课程,已吸引辖区600余人次参与。“压寨夫人”们的微创业项目,也在社区的良好氛围中越做越好。
  在“压寨夫人”们带动下,小区居民们纷纷行动起来,时不时有人拿着自家好茶一起分享,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社区的热爱与支持。
  从老人带孩童,再到中青年居民不断加入……之前依赖外来志愿者组织活动的寨子社区,现在不仅能“自给自足”,还能用微创业的收入反哺社区。
  不过,高春颖和同事们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们又有了新的想法。寨子社区还会发生什么新变化?我们拭目以待……
  本报记者 卢文璇
茶馆里来了“压寨夫人”
日期:2024-12-13 作者:卢文璇 来源:高新区报
  冬日午后,梁华美坐在桌旁,耐心地钩着一件虎宝宝饰品,周围的老姊妹们也都在忙着手中的活儿,时不时拉下鼻梁上的老花镜,互相请教一下又埋头忙活起来。手上的钩针在她们的指间跳跃,手指翻飞间一件件手工艺品就此诞生。
  此时,旁边的茶馆里茶香正浓……这里是潍坊高新区新昌经济发展区寨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冷清的茶馆
  起初,茶馆里并非这样一幅热闹的场景。
  明明屋里暖和又有免费茶叶喝,可老人们宁愿在党群服务中心门外的墙根下晒太阳、聊家常,也不愿意进来坐一坐。
  新昌经济发展区寨子社区是由梁家寨子、康家寨子、王家寨子、李家寨子拆迁后组成。平房变楼房,村民变市民,在城市更新过程中一个显著的问题便是新社区的居民往往难以建立起对新环境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021年,新昌经济发展区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起社工站,引入第三方专业化合作组织入驻寨子社区,由社区党委牵头破解这一难题。新昌经济发展区社会工作站站长高春颖便是这个时候来到社区。
  为了增进与居民的沟通互动,社区在这个占地2500余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选择了一块地方,专供大家喝茶休闲、提想法。
  2022年11月,茶馆便由此开张,还拥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和议听”——“和”,大家一起;“议”,说说话;“听”,听诉求。
  “快进来坐坐吧,来喝喝茶。”在高春颖的不断邀请下,在外晒太阳的居民一个个拿着板凳进了屋。
  “不耽误你们办公吧?”一位老人探进半个身子试探着询问道。高春颖干社区工作已有20年,但对于寨子社区的老人们来说,她还是个初来乍到的“新人”。
  见到老人如此询问,高春颖笑着说,“你们来我们就开心,让你们开心快乐了,我们也会更开心、更快乐。”
  从刚开始的十几位老人,到越来越多的老人们聚集到党群服务中心,高春颖不再是他们眼中的“新人”,这群老人们也成了她口中的“男宝”和“女宝”。
  光来喝茶聊天,可不是高春颖的初衷。在“和议听”的袅袅茶香中,每一次的谈话都成了工作人员的灵感源泉,从老人们的兴趣爱好到他们年轻时的故事,从遗憾和梦想谈到如今的生活……这些看似闲聊的对话,逐渐让社区摸清了居民的心愿与诉求。
“压寨夫人”们
  茶馆有了人气,高春颖便想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怎么办?找志愿者当老师,教老人们唱歌、跳舞、剪纸……
  但现实并不如高春颖所愿。寨子社区位于潍坊高新区东北角,离中心城区有一定距离,志愿者老师往返上课不方便不说,愿意来参加活动的居民也是寥寥无几。
  让老人们喝茶、提想法可以,真正来“上课”便成了他们口中的“麻烦事儿”。
  不过,尴尬的局面很快有了转机。两位热衷针线活儿的居民听说高春颖在另一个社区开设了钩织班,便想过去学习。高春颖听后非常高兴,立马开车带着老人前去上课。
  但没想到上课没有多久,俩人就要“退学”:“高站长,咱回去吧,这些东西我们一看就会。”
  原来,这些看似复杂的钩织技艺,对于她们这些经验丰富的“老手”来说,不过是信手拈来的小事。
  高春颖有些惊讶,但随即明白了她们的意思。她笑着说:“既然这样,那咱就回!真是高手在民间啊!”高春颖嘴上这么说,心里盘算着,说不定在寨子社区也能开个钩织班。
  回到社区后,高春颖和同事们立刻行动起来。因为有了之前的经验,从申请场地到筹备物资,每一步都轻车熟路,钩织班很快就办了起来。
  在寨子社区钩织班中,社区居民不仅在课上学到了钩织的“花活”,还把编织出的小物件出售,进行“微创业”,并自愿将部分收入捐赠给社区,用于改善公共环境,支持更多文化活动。
  时间久了,大家越来越熟悉,高春颖亲热地称这些钩织班的学员们为“压寨夫人”。也正是这群“压寨夫人”,成了社区与居民从陌生到熟悉,再到亲如一家人的关键一环。
让爱不孤单
  每当晨光破晓或是夕阳西下时,居民们便悠然自得地聚在党群服务中心,品一壶好茶、聊一阵知心话,其乐融融。
  然而,这份热闹的场景一到假期便悄悄按下了暂停键——老人们频繁请假,即便过来上课,也有些“心不在焉”。
  高春颖仔细询问后得知,老人们“不专心”的源头是暑期到来了,他们要看护孩子,送孩子上兴趣班。
  了解到老人们的烦恼后,社区开办了首个公益项目“心守护”暑期托管班,创新“专业课程+志愿者”模式,还特别开设了防溺水安全教育课程。
  老人们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在外工作的父母,得知后更是满心欢喜,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此外,社工站还了解到,不少老人因腿疾困扰,在电梯内难以站稳。没过多久,社区285部电梯就里全部有了一个“爱心小板凳”。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份爱心并未孤单地流淌。高春颖和同事们惊喜地发现,那些放置在电梯里的板凳上,被细心的小区居民们戴上了五彩斑斓的“帽子”——一块块自制的棉坐垫。这些“帽子”不仅让板凳更加舒适,更成为小区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香茶一杯解乏力,吉语三句暖人心。在高春颖和同事们的持续努力下,寨子社区以“茶”为媒,四邻和美,越来越有了家的味道。社区设置的钩织、唱歌、舞蹈等课程,已吸引辖区600余人次参与。“压寨夫人”们的微创业项目,也在社区的良好氛围中越做越好。
  在“压寨夫人”们带动下,小区居民们纷纷行动起来,时不时有人拿着自家好茶一起分享,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社区的热爱与支持。
  从老人带孩童,再到中青年居民不断加入……之前依赖外来志愿者组织活动的寨子社区,现在不仅能“自给自足”,还能用微创业的收入反哺社区。
  不过,高春颖和同事们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们又有了新的想法。寨子社区还会发生什么新变化?我们拭目以待……
  本报记者 卢文璇

- 今日高新版权所有 华光照排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