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街道推动垃圾分类进日常
社区市集刮起环保风
日期:2023-09-01 作者:郭鑫 来源:高新区报
标识清楚的垃圾桶、形式多样的宣传栏、功能健全的回收箱……走在新城街道大街小巷,干净整洁、分布合理的垃圾分类投放点随处可见,已成为新城的一张靓丽“新名片”。近年来,新城街道将垃圾分类作为文明建设的新坐标,推动实现垃圾分类从“新风尚”向“新日常”转变,营造低碳环保、绿色节约的浓厚氛围。
“这台旧电视机的回收价格是多少?”日前,在北苑社区新华苑小区广场上,社区联合小区物业开展的“万物生·绿色循环回收集市”活动现场,一个综合回收区的牌子格外醒目,居民纷纷搬出自家废旧电器,到摊位前驻足询问。
“我们目前主要是对居民日常生活中的电器、塑料五金等各类废品、大件垃圾进行分类回收。社区制定并公示回收价格表,以高于市场10%左右的价格进行回收。”新城街道北苑社区党委书记张海洋说。
据悉,新城街道新邻里、鸢都、锦华、杏林、樱前、大观等社区先后举办了16期“红色公益市集”,以公益市集为载体,为居民开设跳蚤市场,实现家用电器、家居用品等废旧物品的二次“买卖”利用,有效破解居民废旧物品处理难题。
“社区把‘跳蚤市场’开到了家门口,帮助我们处理一些闲置不用的旧家电,真是太方便了。”鸢都社区隆基花园小区居民王先生说。
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不断加强引导和鼓励。今年以来,新城街道相关部门、各社区党委联合“双报到”单位、共建单位等,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通过悬挂横幅、入户宣传、发放明白纸等方式,对居民进行规劝引导,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同时,注重发挥物业从业人员的力量,通过定期开展培训等形式,提升垃圾分类知识储备,并上岗垃圾分类指导员、监督员,做到垃圾分类有人管、有人干、有人监督。
“新城街道在各小区新投放19个垃圾分类亭、76个四色垃圾桶,新设置宣传栏300余个,发放垃圾分类标识5000余个。”新城街道社区规划建设监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杨栋说,街道充分链接社会资源,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在辖区154个小区安装225台垃圾分类智能回收设备,确保居民“能分类、会分类”的同时,进一步营造“垃圾分类,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本报记者 郭鑫 通讯员 冷元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