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津: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戏曲艺术
日前,宁津县小百花河北梆子剧团的演员们来到杂技艺术学校,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戏曲艺术。
演员们从河北梆子在宁津县的起源入手,深入浅出地讲解戏曲行当“生、旦、净、末、丑”,并从演员的服饰装扮、脸上的妆容以及头饰、各类角色的唱腔特点及发声、走路的姿势及表演手势等方面区分角色,形象生动地讲解获得学校师生的好评。
现场演员们表演了精彩的戏曲唱段。表演间隙与学生们互动,从服饰装扮到眼神动作,再到手势步伐,一板一眼地教,一招一式地学。不同行当,舞台风格多变,让孩子们大饱眼福,同时也了解了戏曲艺术在宁津的发展史。
举办此次活动是宁津县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弘扬传统文化,实现传承戏曲艺术从娃娃抓起的具体实践。通过开展活动,丰富学生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了解戏曲文化发展历史,弘扬戏曲文化和杂技文化,实现传统文化互融。“举办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杂技演员通过观看戏曲演员的表演,把好的艺术形式融入杂技教学,在杂技传承中借鉴戏曲艺术的特长,编排的节目更具可观性和艺术性,取得双赢的效果。像魔术节目中的‘变脸’、抖空竹中的翻身、下腰等都能看到戏曲艺术的身影。今后我们会经常举办这样的活动,发挥文化传承优势,让宁津县的传统文化再放异彩。”宁津县文旅局负责人孙海东说。(县文化和旅游局 宋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