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市织牢城市社区“红网格”写好基层治理“大文章”
为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增强社区党组织治理服务效能,高密市不断探索创新“网格+党建”模式,打造城市社区“红色基础网格”,为写好城市党建大文章,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添上重要一笔。
支部建在网格上,为基层治理“铸魂”
一个体系建起组织网络。该市制定《加强新时代党建引领城市网格化治理的实施意见》,以“精致社区”建设为契机,建立起“市级-镇街区党(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五级“网格+党建”体系,创新构建“1+4+3”工作格局,相关做法被媒体推广。一支队伍扛起社会治理重担。组建44个城市社区,构建“市、街道、社区、网格”四级架构,将支部建在小区网格上,设立城市网格482个,优化配备专职网格员849人,党员占比达到60%以上。定期召开网格员会议,分析研判社情、掌握民情动态、协调安排阶段性重点工作。一个标准强化考核管理。完善网格员选拔招录、进入退出等工作机制,建立网格员人才档案库,每季度开展1次专职网格员业务培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建立科学考评体系,把在线巡查、信息报送等工作完成情况纳入考核,强化正向激励奖励。
完善精准化服务,为基层治理“造血”
构筑全科治理体系。高密市注重把握“贴近居民、贴近基层、贴近岗位”的“三贴近”原则,研究出台《关于充分发挥网格员作用提升网格精细化精准化水平的实施意见》,明确推进以“整合用好下沉力量、提升问题发现能力、规范网格运行”为主要内容的网格治理重点。激发多元共治新活力。在560个住宅小区推选2569名党员中心户,鼓励素质能力过硬、群众认可度高的网格员加入党组织。组织全市140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6200余名党员干部到社区网格报到,推动135名社区民警、106名执法队员下沉网格,构建起“1+6+N”联合执法模式,相关做法被《山东组工信息》刊发。拓宽服务管理新领域。指导网格员“一日多巡”,定期采集网格内流动人口、困难群众、特殊群体等信息,对涉及小区物业、公共服务等投诉,及时上传网格化治理平台,按程序流转到职能部门和属地,及时处置到位。截至目前共提报涉及物业管理、疫情防控、设施维护等信息9.6万条,有效信息率在90%以上。
提升社会管理效能,为基层治理“健脑”
构筑多网共治格局。高密市深化党建、行政、综治“三网融合”,推行党员服务网、行政服务网、文明实践网、物业服务网、业主监督网“一格五网”运行模式。规范入格事项清单、信息采集目录和网格事项办理流程,通过联合议事、认领清单等良性互动,第一时间将问题解决在网格。推进信息化治理新模式。依托市级“乡呼县应、上下联动”响应模块,建立网格员APP采集、事项分派、精准推送、流转处置模式,实现政务热线、网络问政、社会治理服务等“一个平台办理”,线下实行网格员“访”“报”“查”“评”互动“四步走”,对736件指定办件的处置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回访,提升群众满意度。激发基层自治活力。以城市社区实体化运行为抓手,在西关社区、娘娘庙社区等城市社区设立“德邻客厅”“书记工作室”“党建引领+律师服务”等特色服务平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物业人员、法律工作者等成功调处矛盾纠纷502件,激发基层治理合力。
(转自2022年3月2日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都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