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街道家常话里唠法治 基层治理更和谐
日期:2025-11-07 作者:郭鑫 来源:高新区报
邻里矛盾难化解、财产问题弄不清、合法权益受侵害不知如何维权?今年,在新城街道,这些困扰居民的“烦心事”有了“家门口”的专业解法。街道积极联动辖区36家律师事务所,创新推行“律师+社区”共建模式,让专业律师下沉基层一线,以法治力量破解民生难题、赋能基层治理,让法治底色融入社区日常。
在玉清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里,一场法律咨询活动吸引了不少居民参与。山东泽中律师事务所的律师用“家常话”拆解《民法典》法律条文,并耐心解答大家在生活中遇到的法律疑问。这种“家门口”的法律服务,不仅惠及社区居民,也帮周边企业解了燃眉之急。
“我们公司涉及不少知识产权业务,之前遇到问题总有些困惑。听说社区有专业律师现场答疑,过来一问,专业解答直接帮我们理清了思路。”富士医疗健康管理(山东)有限公司业务经理陈枫,对这场“及时雨”般的服务赞不绝口。
“律师下沉,既解决了居民‘请律师贵、找律师难’的问题,也帮社区化解了不少治理难题。”玉清社区党委书记王雅琴说,以往社区处理邻里纠纷、物业矛盾时,常因缺乏法律专业知识难定责,如今有律师全程参与,不仅能精准划分责任,还能引导居民用合法途径维权,让矛盾化解更高效、更服众。
除了常规咨询,律师团队还为独居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定制“精准服务”:为老人建立专项档案,协助办理遗嘱公证;为残障居民提供维权全程陪同,让法治温暖直达需求端。在社区治理中,律师更深度融入“三所联动”调解机制,近期已成功化解8起邻里矛盾、物业纠纷,把冲突苗头掐灭在萌芽阶段,守护了社区和谐。
“我们进社区,不只是解个案,更想让懂法、守法、用法融入居民日常生活中。”山东泽中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李伟道出了活动初衷,通过一次次面对面解答、一场场接地气宣讲,让居民感受到法律的实用与温度,逐步养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的习惯。
如今,新城街道的法律服务已实现全域覆盖。每个社区都设有“法治服务站”,街道与律所建立常态化驻点机制,每周五固定有律师坐班,免费为居民答疑解惑。
“36家律所与36个社区结对,实现了双赢。”新城街道人大代表工作室主任邢宝国介绍,这一模式既提升了社区依法治理能力,也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学法律、享服务,为基层治理筑牢了法治根基。
本报记者 郭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