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钢经济发展区
让物业真正“听民意、解民忧”
日期:2025-10-24 作者:王雅宁 来源:高新区报
“连续多周物业零投诉,投诉量同比下降约41%,相关工作考核位居全区第一”——这组亮眼数据的背后,是新钢经济发展区深耕物业管理服务的民生答卷。今年以来,新钢经济发展区立足群众需求,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服务模式,让物业真正“听民意、解民忧”,切实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归属感。
在新钢经济发展区,98位“红楼长”是物业连接居民的“贴心纽带”,今年73岁的蔡绪金是其中一员。这位有着25年党龄的老党员,作为蔡家楼股份合作社的“红楼长”,要联系48户居民,日常奔波在楼栋间,帮居民协调琐事、反映诉求。“我们住得近、知根知底,居民有啥事儿都愿意跟我们说。”蔡绪金说。
据了解,新钢经济发展区在已交付的98栋居民楼实现“红楼长”全覆盖,这些退休老党员凭借“熟人优势”,联动多方力量提供精准服务。同时,新钢经济发展区构筑“物业服务联合党委——物业服务党支部——党员志愿服务队——红楼长——共产党员户”五级服务体系,让“楼事楼议、楼事楼办、楼事楼管”成为常态,居民的小事、难事在楼栋里就能得到回应。
渭水苑二期小区的变化,就是“听民意、解民忧”物业的真实体现。曾经,这里绿化带杂草丛生、停车位杂乱、垃圾桶破损,居民意见不小。2024年,小区5个股份经济合作社联合成立潍坊太公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构建“社区党委+合作社党支部+物业公司”管理体系。物业刚成立,就从居民反映最强烈的“脏乱差”“停车难”入手:组织人员清理绿化带、规范停车泊位、更换破损垃圾桶,短短时间就让小区面貌焕然一新。“自己的小区自己管,大家的事一起办,物业跟我们一条心。”居民们纷纷点赞。目前,新钢经济发展区已引导16个合作社打造13个自治性质物业品牌,通过“物业服务公开日”收集诉求、志愿服务化解矛盾、自主运营增收,实现物业服务“零距离”、居民诉求“全响应”。
作为潍坊高新区最大的棚改安置小区,银通家园居住着8个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居民,曾因诉求多元、物业基础薄弱,投诉量居高不下。2024年4月,8个合作社联合成立潍坊银通联合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创新建立“社区党委领导下,合作社党支部、物业、居民代表三位一体”的议事机制。“以前各合作社‘单打独斗’,资源分配不均,居民需求难满足。现在通过‘小小议事厅’,大家坐下来一起商量,问题解决快多了。”物业负责人介绍,机制运行后,不仅化解了资源分配、配套服务等难题,还提升了小区自治能力,让居民在家门口收获了安心。
“小物业牵动大民生。”新钢经济发展区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依靠居民、发动居民,畅通议事渠道,让物业更“听话”、服务更精准,持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与满意度。
本报记者 王雅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