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变舞台这英语太有“戏”了
日期:2025-07-11 作者:赵世军 来源:高新区报
当英语课堂与戏剧艺术撞个满怀,会绽放怎样的教学新活力?潍坊高新区的一群教育工作者用创新给出了答案——他们将戏剧元素深度融入英语教学,让枯燥的单词句型变成生动的角色扮演,让沉默的课堂变成活力四射的“小剧场”。
“Friends, friends, one two three……”走进潍坊高新区东风学校的英语课堂,欢快的歌声便扑面而来。这堂以绘本故事Octopus is a friend 为主题的课,没有枯燥的语法讲解,取而代之的是充满趣味的戏剧游戏与情境体验:同学们时而模仿章鱼的肢体动作,时而通过“良心巷”戏剧范式扮演不同角色,在一来一往的互动中体会主人公的内心挣扎;课后,学生们用“故事山”梳理情节,借“同心圆”活动分享感悟……整堂课里,学生们眼里有光、举手踊跃,连平时内向的孩子都主动举起了手。
“英语课好像被施了魔法!”学生宋佳辰上完一节课后仍意犹未尽,“这些游戏和表演太吸引人了,现在我不仅敢大声用英语表达,还特别喜欢用英语讲故事。”
“我们从戏剧游戏入手调动兴趣,用‘良心巷’帮学生代入角色情感,最后通过‘同心圆’实现价值内化,让学生在‘玩’中自然习得语言,在‘演’中深化理解。”授课教师刘丽敏介绍道,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单向输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这堂精彩的英语课,正是潍坊高新区将教育戏剧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研究的生动实践。过去,不少学生觉得英语“枯燥难学”,课堂参与度不高。近年来,潍坊高新区教科院小学英语教研员孟清带领团队另辟蹊径,以绘本阅读为突破口,探索将戏剧元素融入教学,构建起“戏剧化课程资源——具身性课堂模式——动态化评价机制”三维体系。
“教育戏剧不是教孩子演戏,而是借戏剧手段让学生‘具身参与’。”孟清解释,通过表情、声音、动作的全方位投入,学生能在模拟情境中深度理解语言内涵,提升英语表达能力与核心素养。为了让模式落地,团队举办教师工作坊,先让老师亲身体验戏剧教学的魅力;随后梳理绘本资源,匹配开发出100个戏剧游戏和38个戏剧范式,形成可直接使用的“教学工具箱”,辐射带动全区学校参与实践,让创新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学成效。
据悉,孟清老师团队的“具身学习理论引领下的小学英语教育戏剧三维建模实践探索”项目已荣获潍坊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省教育教学“十四五”规划课题结题,并被列为2025年山东省“数字化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工程研修资源,为全省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高新经验”。
从“被动听讲”到“主动参与”,从“死记硬背”到“体验感悟”,孟清团队用戏剧为英语课堂注入的不仅是趣味与活力,更是一种“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的教育理念。当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绽放天性的舞台,英语学习便不再是负担,而是一场充满乐趣的探索之旅。
文/本报记者 赵世军
图/本报记者 张晓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