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坦桑尼亚勇救落水者不幸牺牲,第一届感动潍坊人物、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张军桥——
用生命践行医者仁心
日期:2025-06-27 作者: 来源:高新区报
2025年6月15日,印度洋的浪涛吞没了一颗赤诚的心。中国援坦桑尼亚医疗队队长、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张军桥在坦桑尼亚一海域救人时,将救生衣让给落水女子,自己却永远留在了异国的碧波之中。
作为第一届感动潍坊人物,张军桥是更好潍坊城市精神的杰出代表。托举生命的伏笔,早已深植于他的日常。他曾经在潍坊市人民广场上,双膝跪地一遍遍演示心肺复苏急救知识;曾经在湖北武穴的隔离病房,脱下早已被汗水层层渗透的防护服;曾经在坦桑尼亚徒步十公里出诊,在当地培训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跪地摆摊”的急救先锋
回溯往昔,张军桥的身影总是活跃在需要他的每一个角落。作为一名医生,张军桥深知时间就是生命,抢救及时往往决定了生命能否延续,在其多年的工作经历中也见过很多因现场人员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缺乏而造成终身遗憾的案例。有了想法就要行动。2019年底,张军桥正准备启动心肺复苏公益科普活动的时候,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2020年2月13日,作为医院第四批、山东省第十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参与了对黄冈市的新冠肺炎疫情救治工作。这期间,他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援鄂归来后,张军桥化“心动”为“行动”,带着自费购买的第一台人体模拟器具到市人民广场“摆摊”传授市民心肺复苏术。为了实现普及心肺复苏的梦想,张军桥招募各地热心的医务工作者,发起“心跳行动”的公益活动,在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支持下,组建起一支以科普宣传院前急救复苏知识为主的团队——“心跳行动”志愿服务队。同时在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设立“心跳行动”体验中心和心肺复苏示教区,筹建成立急救培训工作室,举办多种形式的公益科普活动,开设“CPR+AED”培训班,累计培训几百场,受益民众2万余人次。
跪地教学,汗水浸透后背仍坚持讲解:“多教会一个人,就可能多救一条命。”有路人笑他“作秀”,他却认真回应:“如果秀能换来生命,我愿天天秀。”人民日报曾以《别人摆摊挣钱,他摆摊救命!》为题致敬这份执着。他跪下的不是膝盖,而是托起生命的重量;他摆摊不为营生,只为播种救命的希望。
从“抗疫”前线到城市广场,从白衣战士到“地摊老师”,张军桥用最朴实的跪姿诠释着最崇高的医德。如今,在他培训过的众多人中,已有多例成功施救的案例。
跨越山海的生命守护
2024年1月,张军桥率第27批中国援坦桑尼亚医疗队抵达达累斯萨拉姆,常驻穆欣比利国立医院,开展麻醉医疗与教学培训工作。面对当地麻醉医生短缺的困境,他迎难而上,不仅坚守临床一线,更以“授人以渔”的方式,为坦桑尼亚培养了一批麻醉技术骨干。
张军桥从教学抓起,多次组织麻醉技术专项培训。他主导的“超声神经阻滞”培训,被坦方医学专家视为“坦桑医护人员和学生急需掌握的前沿医学知识”。他摒弃照本宣科,坚持手把手教学,培训当地医生掌握可视化气道管理技术、超声引导外周神经阻滞技术、全麻复合高位硬膜外麻醉技术等多项先进技术,降低麻醉风险。他的倾囊相授,让穆欣比利国立医院坦桑医护人员深深记住了这位来自中国的“引路人”。
医者仁心,跨越山海。张军桥不仅深耕医院教学,还积极组织团队前往该国其他地区开展义诊活动,并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参加当地公益和志愿服务。有一次,张军桥为80多名孤儿义诊送药,普及卫生防护知识。他和孩子们说笑着,孩子们都记住了这位中国医生。他还自费购买医疗物资和生活用品慰问孤儿院,联系所在的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和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向当地麻醉科捐赠了价值10多万元人民币的可视喉镜,并逐步在当地医院建立“困难气道”插管临床路径,以奉献和同情架起一座中坦文化桥梁。
张军桥虽已远行,但他播下的生命火种仍在病房跃动,他教授的插管手势、带出的学生,依旧在病房中挽救生命。这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正以仁术与大爱,续写着中坦友谊最动人的篇章。
文明真谛是对生命的无差别敬畏
2025年6月15日午后,在坦桑尼亚一海域,一名民众不慎落水,张军桥英勇施救该落水民众时,被汹涌浪涛卷入深海,生命定格在38岁。
当地时间2025年6月20日上午,穆欣比利国立医院举办张军桥医生追悼会,300余名医院职工、坦桑民众以及在坦华人前来凭吊。
把生的希望留给溺水者。大海中,张军桥的奋力托举,诠释了医者仁心,展现了潍坊人的大爱无疆。
山二医附院麻醉科党支部书记、副主任王德伟说:“张军桥医生是我院麻醉科医务人员的优秀代表。临床工作中,他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努力提升自己的临床麻醉水平。张军桥作为临床带教老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手把手地带学生。张军桥医生的光辉事迹和崇高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行。”
在“大爱潍坊”的璀璨星河中,张军桥医生无疑是最耀眼的那颗星。他以生命诠释医者仁心,用行动为“崇文尚德、惟实励新、开放包容、自信图强”的潍坊城市精神写下光辉注脚,树立起一座不朽的灯塔,照亮了潍坊人骨血里崇德向善的精神长河。他的故事永不谢幕,必将与潍坊180万名实名志愿者一起将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志愿者精神注入城市血脉,在中华大地生生不息、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