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查询
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高新区报>头版新闻
  □ 本报记者 高鹏 郑晓光
  小小摊点,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城市管理,如何把流动摊点治理的难点变为城市管理服务的亮点?
  潍坊高新区坚持以“人性化”执法、“亲民性”管理、“暖心式”服务,从小处细处着手,不断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全区41处固定市场和“潮汐”市场,1200余个经营摊位,不仅是商贩的“安家之所”,更是市民的“幸福之地”。
归拢入市 扩容提质
  每天清晨,金光路便民市场人头攒动,附近企业员工、居民纷纷前来选购早餐。2018年,高新区设立金光路便民市场,20余家餐饮商贩有了固定的经营场地和顾客群体,不仅解决了周边流动摊贩的生存问题,还为市民提供了便捷、安全的购物环境。
  一直以来,高新区综合执法局坚持疏堵结合、灵活机动的原则,常态化开展流动摊贩专治行动,通过教育引导等柔性执法手段,将流动摊贩有序归拢至便民市场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高新区还特别关注低保、贫困、残疾等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为其中有创业需求的人量身定制了入市经营安置方案,减免费用,纳入统一管理。
  近年来,随着新建小区入驻和人口大量增加,居民对便民市场的数量、规模、时限、业态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优化、增设便民市场布置,进一步探索建立更加规范有序的监管举措,成为民生工作的重点。
  今年5月份,位于福寿东街与渤海路交叉口西北角的金银巷便民市场正式营业。该市场可提供140个美食街摊位,120个蔬菜生鲜摊位,极大满足了周边商贩的经营需要,而且各类生活日用品一应俱全,市民在这里可以尽享一站式购。
  如今,高新区便民市场已发展至41处,商户总数达1200余家,服务全区368个小区、42万居民,基本满足了居民一刻钟便民服务的需求。
民生为先 “进退”有度
  便民摊点的设置,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需要深入基层,广泛征集居民的意见与建议,确保每一个市场的设立都能真正满足市民的需求。
  潍坊高新区在便民市场的规划与建设中,始终坚持“民生为先”的原则,巧妙利用企业、村集体、房地产项目的闲置空场以及部分城市街巷,成功打造了一个又一个固定市场或“潮汐”市场,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服务。
  根据城市发展与市民需求,潍坊高新区不断调整与优化便民市场的布局和数量,让便民市场“进退”有度。同时,还因地制宜、疏堵结合,将便民服务延伸至社区内部,划定特定区域设置管控点,引导商品零售摊贩及农副产品销售业主入驻。
  在潍坊高新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正在逐渐构建起来。在银枫路等人流密集的区域,相邻市场间距更是缩短至500米,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然而,城市的发展是动态的,居民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潍坊高新区积极应对这一挑战,按照“一点一策”的原则,设置了特色点、疏导点、管控点三类市场,以满足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的市民需求。
  便民摊点不仅是对城市生活的点缀与补充,更是对市民需求的深切关怀与回应。在高新区,摊点摆好了,也能“摆”出精彩。
柔性执法 精管细治
  便民摊点提质扩容是高新区城市活力的体现,但如何更加有序地进行管理,避免交通、秩序、污染等潜在问题,也是对城市管理的现实考验。
  在潍坊高新区,城市管理不再是冷冰冰的执法行动,而是充满了人性化的关怀、理解和温度。
  针对沿街店铺和流动摊贩,潍坊高新区坚持教育为主,以“首违不罚”制度推行包容审慎执法,进一步推动城市管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这种柔性执法的方式不仅赢得了商贩们的理解和支持,更让城市管理变得更加和谐、有序。
  城市管理不是简单的“堵”和“罚”,而是要通过服务和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高新区综合执法局秉承“70%服务、20%管理、10%执法”工作理念,突出服务和管理手段,确保群众满意。
  潍坊高新区综合执法局清池中队队员杨冬和同事们会定期走进辖区便民市场,检查各类安全设施,耐心解答商贩们的疑问和困惑,帮助他们解决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在他看来,在市场内,执法队员不是管理者,而应该是商贩们的贴心人和守护者。
  潍坊高新区采取落实管理责任、健全管理体系、执法督导到位等一系列措施,确保便民市场的规范有序运行。比如,明确规定开闭集市、夜市的时间,确保市民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不影响周边其他居民的正常生活;比如,明确准入和退出机制,确保摊贩合法合规经营,保障消费者权益……
  摊点虽小,但关乎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无论是商贩手里实实在在的收入,还是居民消费的热闹场景,抑或城市文明秩序,都是潍坊高新区兼顾繁荣和市容的最佳见证。
便民摊点聚起一个个服务圈
潍坊高新区幸福生活可“圈”可“点”
日期:2024-10-11 作者:高鹏 郑晓光 来源:高新区报
  □ 本报记者 高鹏 郑晓光
  小小摊点,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城市管理,如何把流动摊点治理的难点变为城市管理服务的亮点?
  潍坊高新区坚持以“人性化”执法、“亲民性”管理、“暖心式”服务,从小处细处着手,不断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全区41处固定市场和“潮汐”市场,1200余个经营摊位,不仅是商贩的“安家之所”,更是市民的“幸福之地”。
归拢入市 扩容提质
  每天清晨,金光路便民市场人头攒动,附近企业员工、居民纷纷前来选购早餐。2018年,高新区设立金光路便民市场,20余家餐饮商贩有了固定的经营场地和顾客群体,不仅解决了周边流动摊贩的生存问题,还为市民提供了便捷、安全的购物环境。
  一直以来,高新区综合执法局坚持疏堵结合、灵活机动的原则,常态化开展流动摊贩专治行动,通过教育引导等柔性执法手段,将流动摊贩有序归拢至便民市场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高新区还特别关注低保、贫困、残疾等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为其中有创业需求的人量身定制了入市经营安置方案,减免费用,纳入统一管理。
  近年来,随着新建小区入驻和人口大量增加,居民对便民市场的数量、规模、时限、业态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优化、增设便民市场布置,进一步探索建立更加规范有序的监管举措,成为民生工作的重点。
  今年5月份,位于福寿东街与渤海路交叉口西北角的金银巷便民市场正式营业。该市场可提供140个美食街摊位,120个蔬菜生鲜摊位,极大满足了周边商贩的经营需要,而且各类生活日用品一应俱全,市民在这里可以尽享一站式购。
  如今,高新区便民市场已发展至41处,商户总数达1200余家,服务全区368个小区、42万居民,基本满足了居民一刻钟便民服务的需求。
民生为先 “进退”有度
  便民摊点的设置,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需要深入基层,广泛征集居民的意见与建议,确保每一个市场的设立都能真正满足市民的需求。
  潍坊高新区在便民市场的规划与建设中,始终坚持“民生为先”的原则,巧妙利用企业、村集体、房地产项目的闲置空场以及部分城市街巷,成功打造了一个又一个固定市场或“潮汐”市场,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服务。
  根据城市发展与市民需求,潍坊高新区不断调整与优化便民市场的布局和数量,让便民市场“进退”有度。同时,还因地制宜、疏堵结合,将便民服务延伸至社区内部,划定特定区域设置管控点,引导商品零售摊贩及农副产品销售业主入驻。
  在潍坊高新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正在逐渐构建起来。在银枫路等人流密集的区域,相邻市场间距更是缩短至500米,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然而,城市的发展是动态的,居民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潍坊高新区积极应对这一挑战,按照“一点一策”的原则,设置了特色点、疏导点、管控点三类市场,以满足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的市民需求。
  便民摊点不仅是对城市生活的点缀与补充,更是对市民需求的深切关怀与回应。在高新区,摊点摆好了,也能“摆”出精彩。
柔性执法 精管细治
  便民摊点提质扩容是高新区城市活力的体现,但如何更加有序地进行管理,避免交通、秩序、污染等潜在问题,也是对城市管理的现实考验。
  在潍坊高新区,城市管理不再是冷冰冰的执法行动,而是充满了人性化的关怀、理解和温度。
  针对沿街店铺和流动摊贩,潍坊高新区坚持教育为主,以“首违不罚”制度推行包容审慎执法,进一步推动城市管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这种柔性执法的方式不仅赢得了商贩们的理解和支持,更让城市管理变得更加和谐、有序。
  城市管理不是简单的“堵”和“罚”,而是要通过服务和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高新区综合执法局秉承“70%服务、20%管理、10%执法”工作理念,突出服务和管理手段,确保群众满意。
  潍坊高新区综合执法局清池中队队员杨冬和同事们会定期走进辖区便民市场,检查各类安全设施,耐心解答商贩们的疑问和困惑,帮助他们解决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在他看来,在市场内,执法队员不是管理者,而应该是商贩们的贴心人和守护者。
  潍坊高新区采取落实管理责任、健全管理体系、执法督导到位等一系列措施,确保便民市场的规范有序运行。比如,明确规定开闭集市、夜市的时间,确保市民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不影响周边其他居民的正常生活;比如,明确准入和退出机制,确保摊贩合法合规经营,保障消费者权益……
  摊点虽小,但关乎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无论是商贩手里实实在在的收入,还是居民消费的热闹场景,抑或城市文明秩序,都是潍坊高新区兼顾繁荣和市容的最佳见证。

- 今日高新版权所有 华光照排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