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查询
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高新区报>担当实干 奋勇争先
  作为清池街道浞岛社区的书吧主理人,刘宇飞每天都会在读书会微信群里分享书籍或者有声读物,与群里成员分享交流心得。通过读书会,浞岛社区集结了一大批读书爱好者,大家在线上、线下活动中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相互学习。
  书吧是浞岛社区居民以兴趣为链接自发的众多项目之一。近年来,浞岛社区坚持社群理念,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持续丰富居民生活,通过“自主荐”“活动找”“群众推”等方式,召集刘宇飞等13名项目主理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是服务居民的主要载体,迭代升级、提升服务是大势所趋,但如何让居民真正“走近党群、了解党群、拥抱党群”?
  “目前中心布局不合理,居民活动场地有限,后续我们将办公区域从一楼搬到三楼,把一楼、二楼最好的位置留给居民,打造更多公共服务空间。”浞岛社区党委书记李超正在推进改造的落地实施,从而让服务环境更友好。
  硬件设施只是提升服务的载体,最根本的还是服务理念的转变。用李超的话说,在党建引领之下,浞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逐渐“从台前转向幕后”。
  以前,社区举办各类活动,工作人员总是冲在前面,“大包大揽”,不但占用时间、精力,而且往往与居民真实需求背离,“费力不讨好”。
  如今,社区主动“退居二线”,专心搞服务。社区活动以居民兴趣为出发点,居民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向党群服务中心“点单”,只要活动达到一定的人数要求、合法合规,党群服务中心会积极“接单”,提供场地、对接资源。

  基层治理,党建引领是关键,但“引领”的前提是什么?李超说,前提是“居民走进来,服务用起来”。“敞开大门提供优质服务,居民走进服务中心,在享受服务的过程中了解社区,然后积极投身社区共建,这样又能提升社区服务……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党群服务中心迭代升级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党组织的主动服务和有效引领,吸引更多群众走出家门、走近邻里,建设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去年新城街道鸢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搬迁新址,不仅环境亲民舒适,内部还有丰富的功能空间,越来越多的居民愿意在平时来看看、坐坐、歇歇,逐渐成为居民来了就不想走的“第二个家”。得益于日益丰富的社区活动,居民任女士很轻松便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课程——形体模特,“既能丰富我的老年生活,又能锻炼身体。”任女士说。
  人气攀升的背后是设施焕新更是理念革新。如今,鸢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坚持“需求在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以退为进”把更多主动性、积极性留给居民。
  “比如居民向社区提出组建太极拳队的想法,我们只要在二楼协调练习场地、提供服务,原来只有零零散散几个人,现在有了固定场地之后,队伍也在不断壮大。”鸢都社区工作人员路亚楠说。
  党群服务中心人气足了,群众满意度高了,社区联系群众的渠道更畅通了……这背后映衬出的是党建引领群众理念上的与时俱进和生动实践。
  本报记者 高鹏
“青鸟计划”绽放青春之花
  新城街道深入贯彻“青鸟计划”工作安排部署,坚持“党建引领、团工委搭台、青年唱戏”,全面梳理街道岗位需求和高校专业契合点,为大学生提供“青鸟计划”暑期实习优质岗位,助力街道招才引智,凝聚基层治理力量。
  “你好,我是新城街道工作人员,之前您通过热线反映楼道内卫生不达标,社区工作人员有没有帮您处理这个事情?”在新城街道热线办,记者见到了正在电话回访的郝严恪。暑假期间,郝严恪通过报名参加“青鸟计划”,到新城街道热线办进行社会实践,以实际行动为家乡基层治理贡献青春力量。
  “我的工作就是回复来电人和回访工单处理,及时了解居民诉求和进展情况。”郝严恪说,在热线办经常和不同的人进行沟通,前辈们的悉心指导让他提升了沟通技巧、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准确分析居民需求的能力。自己会将这段实习经历视为职业生涯的宝贵财富,并期待将来能够从这些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医疗实践中,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全面细致有温度的医疗服务。
  “在热线办的实习中,他表现出了良好的沟通技巧和敬业精神,能够耐心地处理来电人的咨询,展现出对细节的关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他的工作态度认真负责,期待他在未来的工作中继续保持这种热情。”新城街道热线办工作人员董含章说。
  新城街道坚持党建带团建,以招才引智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在“青鸟计划”暑期实习过程中,“小青鸟”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你好,我们是鸢飞社区的,今天我们来进行安全检查,需要看一下你们的安全台账。”“小青鸟”郝一瑞在鸢飞社区主要负责物业和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工作。日常工作中,她经常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走访辖区商户和小区,进行安全生产大排查,了解物业工作进展和居民的需求。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锻炼了自己的胆量,让我在处理问题时更加全面,为将来就业积累了社会经验。”郝一瑞说。
  “郝一瑞自来到社区工作以后,能够结合自身的优势,利用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为创新社区工作助力。”鸢飞社区党委副书记段少刚说,通过这段时间的社会历练,她在基层工作处理上更加熟练,在与商户沟通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新城街道以“青鸟计划”为依托,为青年学子搭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广阔舞台,更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他们热爱家乡、服务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与决心,书写了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促进青年人才回归与成长的答卷。
  “新城街道将继续深化‘青鸟计划’,搭建更多元化、更高层次的实践平台,吸引更多青年才俊投身家乡建设,为街道高质量发展凝聚更多力量。”新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车永玲说。
  本报记者 郭 鑫
业主群里静悄悄
  新城街道北海社区山东牧院职工生活区(牧院宿舍)第一栋楼建于1978年,最后一栋楼建成于2000年,是名副其实的老旧小区。往年一到雨季,顶楼业主拿着瓶瓶罐罐在家接雨水的照片就会频频出现在微信群里。但今年雨水丰沛,群里却一反常态,变得静悄悄了。这是为什么呢?
  楼顶漏水,几乎是所有老旧小区都面临的问题,牧院宿舍也不例外,毕竟它最“年轻”的楼也24岁了。由于没有维修基金,长期以来问题悬而未决,实在坚持不住的业主自己找人小修小补一下,钱也花了,作用却不大。
  想着这些顶楼居民的苦恼,小区业委会主任玄迎委心一横,决定根治这个问题。他带领业委会成员、楼长、居民代表等到具备楼顶防水、保温施工资质的公司现场考察,对比价格、材料和施工工艺,最终以较低的团购价招标到了合适的施工方。
  但是问题来了,没有维修基金,费用谁来摊?如果只做防水不做楼顶保温,防水材料的使用寿命只有五年,做了保温的话可以延长到十年以上,两种方式价格不一样,多出来的钱谁来买单?
  这时,由业委会起草发布的《致全体业主的一封信》在居民微信群中传播开来。信中这样写道:“为了在雨季来临前做好楼顶防水工程,上述楼房四楼业主临时垫付维修费用,防水工程结束后,公布各楼防水维修费用。依据《民法典》第二百七十三条的规定,楼顶防水维修费用应由其覆盖下的全体业主共同承担。”
  通过这封信,居民们看见了楼顶住户为全楼做的贡献,也体会到了业委会真正干好事干成事的决心。意识到楼顶防水工程不仅是维护四楼业主的权益,也是对整体建筑物的保护,小区居民凝聚共识,效果立竿见影,仅用20天,近7000平方米的防水工程和4000平方米保温工程全部完成。保温工程费用由顶楼业主分担,其余费用全体业主共同分担。
  “你们帮忙张罗着,我们只是出点钱,以后有什么事,还会坚定地跟着干!”顶楼业主王奎贞激动地说。
  王奎贞家还是小区第一户换窗的。由于年久失修,小区大部分窗户漏风严重,到了冬天,即使进水温度调到最高,供暖效果也非常不好。
  玄迎委又坐不住了。他带领业主考察团赶赴临朐某铝合金生产企业,最后谈判的结果是企业以居民满意的价格、款式和质量提供门窗更换服务。而且不光是牧院宿舍,周边小区居民也可以享受同等品质服务。目前,该小区已有30户业主完成窗户更换。
  新城街道共有47个老旧小区,牧院宿舍又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一个,居民主要是牧院教职工和离退休职工,起初由学校直接管理,2016年山东省推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勤与行政逐渐规范剥离,牧院宿舍的物业管理工作也移交给市场化的社会企业。
  从不收物业费,到收取物业费,居民自然心生不满,把牢骚都转嫁给物业企业,而物业企业也一肚子委屈:每年就算足额收取11万元物业费,连9名员工的工资都不够支付!
  学校、物业、居民各方利益诉求不同,迫切需要一个沟通的桥梁。2016年,在街道办事处组织、指导下,牧院宿舍业委会正式成立,玄迎委当选业委会主任,并在2019年换届时继续连任。
  玄迎委现任山东牧院保卫处处长,从3岁起就跟随父母居住在家属院,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而且很有感情。常常以“第二代牧院人”自称的他,本以为会比较容易打开工作局面,没想到第一次去居民家调解,就吃了“闭门羹”。
  “原来居民家里灯泡坏了,学校后勤去维修只收买灯泡的钱,现在物业维修要收上门费,居民就不乐意了。”玄迎委说,他为这事去调解,居民说他帮着物业收费,是收了物业的好处,一时间流言四起,各种抱怨、牢骚一股脑儿朝着玄迎委“扑”了过来。
  面对居民的不理解,玄迎委首先选择“理解居民”,其次他相信,只有脚踏实地做实事,才能真正获得居民的信任。于是,业委会联合物业从解决飞线充电、居民院里养鸡、用柴火烧水等问题改起,随着小区设施、环境日益改善,居民的思想逐渐破冰。业委会与物业相互配合开展工作,在业委会监督下,物业在小区卫生、秩序维护等方面做得也越来越到位。物业提出“申请上调物业费”的诉求后,业委会积极组织业主大会,最后以90%的高同意率通过,物业费由原来的每平方米0.35元调整为0.45元。
  通过这些事,该小区还成功发掘了一批楼长,建立起业委会——楼长——热心居民的组织架构,并为新一届业委会储备了力量。
  “老旧小区治理是一道没有标准答案的必答题,我们将在党建引领下,推动小区建立新的维修秩序,小区与小区之间形成互帮互助、资源共享的治理格局,让老旧小区焕发新的生命力。”新城街道物业工作负责人马云鹏说。
  本报记者 尹婷婷
社工站多姿多彩好日子有滋有味
  黄文班是新昌发展区冯家社区居民,也是两个孩子的宝妈,老大10岁,老二7岁,这个暑假,两个“神兽”出笼也并没有让她手忙脚乱。原来,是所在社区开办的暑期公益托管班解放了她的双手。
  上午3个小时,下午2个小时,为期三周,孩子每天像上学一样准时去托管班打卡。“在这里不仅能完成暑假作业,还有茶艺课、安全防护课、面塑课、剪纸课、口才班等丰富而有趣的课程。”黄文班说,家就住在社区对面,在这里托管非常放心。
  这是为解决双职工子女暑假看护难,街道、社区和社工站多方链接资源开设的,今年已是第三年。
  “上课的老师都是社区的热心志愿者,我们遵循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理念,通过挖掘本土资源,来实现居民之间的相互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新昌发展区社工站负责人高春颖说。
  居民需求多,社区人员力量有限,是基层治理面临的普遍难题。为破解这一难题,潍坊高新区在各街道(发展区)建立社工站,引入第三方专业化社会组织,广泛链接各方资源,为居民群众提供服务,着力打造居民“家门口”的民生服务站,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为更好服务居民,新城街道还通过建立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为基层治理赋能。目前,中心共有17家成熟的社会组织入驻,实施困境儿童走访、公益创投等为老、为小、为困难群体服务项目,吸引更多群众走出家门、走近邻里,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社区居民来自不同地方,有些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不强。自成立之初,社工站就将拉近社区与居民的距离为突破口,将“一老一小”作为服务的重点对象,有效整合服务资源,通过开设居民喜闻乐见的课程和举办亲民实用的活动,调动参与居民的积极性。
  据不完全统计,仅2024年上半年,各社工站累计举办公益市集、为环卫工人送清凉、端午艾草花束制作、亲子阅读、免费修自行车、为残疾人上门理发等活动100余场,服务居民上万人次,吸纳红色志愿者50余人。
  在彼此的交流互动中,社工站充分发挥“润滑剂”“减压阀”作用,将开展专业服务与推进社区治理创新相结合,推动街道社区和居民之间从陌生到熟悉,再到黏合与反哺,形成良性循环。梁华美钩织社团、冯老师工作室、蔡老师剪纸工作室等社区能人为主导的民间组织陆续成立,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很多居民因此成为社区的铁杆粉丝。
  但社工站的服务远不止于此。通过个案辅导帮助新昌发展区单亲妈妈小华重新就业、成立老年大学、链接爱心资源协助残疾人夫妇解决摘杏难题等等,一桩桩源自居民实际需求的实践逐项落地,捂热了大伙儿的心。
  未来,潍坊高新区将持续建好用好社工站,强化党建引领,集聚各方资源力量赋能基层治理,不断提升治理服务的精细化水平。
  本报记者 尹婷婷
台前到幕后 服务更出彩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变形记
日期:2024-08-23 作者:高鹏 郭 鑫 尹婷婷 来源:高新区报
  浞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鸢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作为清池街道浞岛社区的书吧主理人,刘宇飞每天都会在读书会微信群里分享书籍或者有声读物,与群里成员分享交流心得。通过读书会,浞岛社区集结了一大批读书爱好者,大家在线上、线下活动中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相互学习。
  书吧是浞岛社区居民以兴趣为链接自发的众多项目之一。近年来,浞岛社区坚持社群理念,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持续丰富居民生活,通过“自主荐”“活动找”“群众推”等方式,召集刘宇飞等13名项目主理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是服务居民的主要载体,迭代升级、提升服务是大势所趋,但如何让居民真正“走近党群、了解党群、拥抱党群”?
  “目前中心布局不合理,居民活动场地有限,后续我们将办公区域从一楼搬到三楼,把一楼、二楼最好的位置留给居民,打造更多公共服务空间。”浞岛社区党委书记李超正在推进改造的落地实施,从而让服务环境更友好。
  硬件设施只是提升服务的载体,最根本的还是服务理念的转变。用李超的话说,在党建引领之下,浞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逐渐“从台前转向幕后”。
  以前,社区举办各类活动,工作人员总是冲在前面,“大包大揽”,不但占用时间、精力,而且往往与居民真实需求背离,“费力不讨好”。
  如今,社区主动“退居二线”,专心搞服务。社区活动以居民兴趣为出发点,居民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向党群服务中心“点单”,只要活动达到一定的人数要求、合法合规,党群服务中心会积极“接单”,提供场地、对接资源。

  基层治理,党建引领是关键,但“引领”的前提是什么?李超说,前提是“居民走进来,服务用起来”。“敞开大门提供优质服务,居民走进服务中心,在享受服务的过程中了解社区,然后积极投身社区共建,这样又能提升社区服务……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党群服务中心迭代升级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党组织的主动服务和有效引领,吸引更多群众走出家门、走近邻里,建设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去年新城街道鸢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搬迁新址,不仅环境亲民舒适,内部还有丰富的功能空间,越来越多的居民愿意在平时来看看、坐坐、歇歇,逐渐成为居民来了就不想走的“第二个家”。得益于日益丰富的社区活动,居民任女士很轻松便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课程——形体模特,“既能丰富我的老年生活,又能锻炼身体。”任女士说。
  人气攀升的背后是设施焕新更是理念革新。如今,鸢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坚持“需求在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以退为进”把更多主动性、积极性留给居民。
  “比如居民向社区提出组建太极拳队的想法,我们只要在二楼协调练习场地、提供服务,原来只有零零散散几个人,现在有了固定场地之后,队伍也在不断壮大。”鸢都社区工作人员路亚楠说。
  党群服务中心人气足了,群众满意度高了,社区联系群众的渠道更畅通了……这背后映衬出的是党建引领群众理念上的与时俱进和生动实践。
  本报记者 高鹏
“青鸟计划”绽放青春之花
  新城街道深入贯彻“青鸟计划”工作安排部署,坚持“党建引领、团工委搭台、青年唱戏”,全面梳理街道岗位需求和高校专业契合点,为大学生提供“青鸟计划”暑期实习优质岗位,助力街道招才引智,凝聚基层治理力量。
  “你好,我是新城街道工作人员,之前您通过热线反映楼道内卫生不达标,社区工作人员有没有帮您处理这个事情?”在新城街道热线办,记者见到了正在电话回访的郝严恪。暑假期间,郝严恪通过报名参加“青鸟计划”,到新城街道热线办进行社会实践,以实际行动为家乡基层治理贡献青春力量。
  “我的工作就是回复来电人和回访工单处理,及时了解居民诉求和进展情况。”郝严恪说,在热线办经常和不同的人进行沟通,前辈们的悉心指导让他提升了沟通技巧、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准确分析居民需求的能力。自己会将这段实习经历视为职业生涯的宝贵财富,并期待将来能够从这些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医疗实践中,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全面细致有温度的医疗服务。
  “在热线办的实习中,他表现出了良好的沟通技巧和敬业精神,能够耐心地处理来电人的咨询,展现出对细节的关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他的工作态度认真负责,期待他在未来的工作中继续保持这种热情。”新城街道热线办工作人员董含章说。
  新城街道坚持党建带团建,以招才引智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在“青鸟计划”暑期实习过程中,“小青鸟”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你好,我们是鸢飞社区的,今天我们来进行安全检查,需要看一下你们的安全台账。”“小青鸟”郝一瑞在鸢飞社区主要负责物业和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工作。日常工作中,她经常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走访辖区商户和小区,进行安全生产大排查,了解物业工作进展和居民的需求。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锻炼了自己的胆量,让我在处理问题时更加全面,为将来就业积累了社会经验。”郝一瑞说。
  “郝一瑞自来到社区工作以后,能够结合自身的优势,利用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为创新社区工作助力。”鸢飞社区党委副书记段少刚说,通过这段时间的社会历练,她在基层工作处理上更加熟练,在与商户沟通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新城街道以“青鸟计划”为依托,为青年学子搭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广阔舞台,更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他们热爱家乡、服务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与决心,书写了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促进青年人才回归与成长的答卷。
  “新城街道将继续深化‘青鸟计划’,搭建更多元化、更高层次的实践平台,吸引更多青年才俊投身家乡建设,为街道高质量发展凝聚更多力量。”新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车永玲说。
  本报记者 郭 鑫
业主群里静悄悄
  新城街道北海社区山东牧院职工生活区(牧院宿舍)第一栋楼建于1978年,最后一栋楼建成于2000年,是名副其实的老旧小区。往年一到雨季,顶楼业主拿着瓶瓶罐罐在家接雨水的照片就会频频出现在微信群里。但今年雨水丰沛,群里却一反常态,变得静悄悄了。这是为什么呢?
  楼顶漏水,几乎是所有老旧小区都面临的问题,牧院宿舍也不例外,毕竟它最“年轻”的楼也24岁了。由于没有维修基金,长期以来问题悬而未决,实在坚持不住的业主自己找人小修小补一下,钱也花了,作用却不大。
  想着这些顶楼居民的苦恼,小区业委会主任玄迎委心一横,决定根治这个问题。他带领业委会成员、楼长、居民代表等到具备楼顶防水、保温施工资质的公司现场考察,对比价格、材料和施工工艺,最终以较低的团购价招标到了合适的施工方。
  但是问题来了,没有维修基金,费用谁来摊?如果只做防水不做楼顶保温,防水材料的使用寿命只有五年,做了保温的话可以延长到十年以上,两种方式价格不一样,多出来的钱谁来买单?
  这时,由业委会起草发布的《致全体业主的一封信》在居民微信群中传播开来。信中这样写道:“为了在雨季来临前做好楼顶防水工程,上述楼房四楼业主临时垫付维修费用,防水工程结束后,公布各楼防水维修费用。依据《民法典》第二百七十三条的规定,楼顶防水维修费用应由其覆盖下的全体业主共同承担。”
  通过这封信,居民们看见了楼顶住户为全楼做的贡献,也体会到了业委会真正干好事干成事的决心。意识到楼顶防水工程不仅是维护四楼业主的权益,也是对整体建筑物的保护,小区居民凝聚共识,效果立竿见影,仅用20天,近7000平方米的防水工程和4000平方米保温工程全部完成。保温工程费用由顶楼业主分担,其余费用全体业主共同分担。
  “你们帮忙张罗着,我们只是出点钱,以后有什么事,还会坚定地跟着干!”顶楼业主王奎贞激动地说。
  王奎贞家还是小区第一户换窗的。由于年久失修,小区大部分窗户漏风严重,到了冬天,即使进水温度调到最高,供暖效果也非常不好。
  玄迎委又坐不住了。他带领业主考察团赶赴临朐某铝合金生产企业,最后谈判的结果是企业以居民满意的价格、款式和质量提供门窗更换服务。而且不光是牧院宿舍,周边小区居民也可以享受同等品质服务。目前,该小区已有30户业主完成窗户更换。
  新城街道共有47个老旧小区,牧院宿舍又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一个,居民主要是牧院教职工和离退休职工,起初由学校直接管理,2016年山东省推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勤与行政逐渐规范剥离,牧院宿舍的物业管理工作也移交给市场化的社会企业。
  从不收物业费,到收取物业费,居民自然心生不满,把牢骚都转嫁给物业企业,而物业企业也一肚子委屈:每年就算足额收取11万元物业费,连9名员工的工资都不够支付!
  学校、物业、居民各方利益诉求不同,迫切需要一个沟通的桥梁。2016年,在街道办事处组织、指导下,牧院宿舍业委会正式成立,玄迎委当选业委会主任,并在2019年换届时继续连任。
  玄迎委现任山东牧院保卫处处长,从3岁起就跟随父母居住在家属院,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而且很有感情。常常以“第二代牧院人”自称的他,本以为会比较容易打开工作局面,没想到第一次去居民家调解,就吃了“闭门羹”。
  “原来居民家里灯泡坏了,学校后勤去维修只收买灯泡的钱,现在物业维修要收上门费,居民就不乐意了。”玄迎委说,他为这事去调解,居民说他帮着物业收费,是收了物业的好处,一时间流言四起,各种抱怨、牢骚一股脑儿朝着玄迎委“扑”了过来。
  面对居民的不理解,玄迎委首先选择“理解居民”,其次他相信,只有脚踏实地做实事,才能真正获得居民的信任。于是,业委会联合物业从解决飞线充电、居民院里养鸡、用柴火烧水等问题改起,随着小区设施、环境日益改善,居民的思想逐渐破冰。业委会与物业相互配合开展工作,在业委会监督下,物业在小区卫生、秩序维护等方面做得也越来越到位。物业提出“申请上调物业费”的诉求后,业委会积极组织业主大会,最后以90%的高同意率通过,物业费由原来的每平方米0.35元调整为0.45元。
  通过这些事,该小区还成功发掘了一批楼长,建立起业委会——楼长——热心居民的组织架构,并为新一届业委会储备了力量。
  “老旧小区治理是一道没有标准答案的必答题,我们将在党建引领下,推动小区建立新的维修秩序,小区与小区之间形成互帮互助、资源共享的治理格局,让老旧小区焕发新的生命力。”新城街道物业工作负责人马云鹏说。
  本报记者 尹婷婷
社工站多姿多彩好日子有滋有味
  黄文班是新昌发展区冯家社区居民,也是两个孩子的宝妈,老大10岁,老二7岁,这个暑假,两个“神兽”出笼也并没有让她手忙脚乱。原来,是所在社区开办的暑期公益托管班解放了她的双手。
  上午3个小时,下午2个小时,为期三周,孩子每天像上学一样准时去托管班打卡。“在这里不仅能完成暑假作业,还有茶艺课、安全防护课、面塑课、剪纸课、口才班等丰富而有趣的课程。”黄文班说,家就住在社区对面,在这里托管非常放心。
  这是为解决双职工子女暑假看护难,街道、社区和社工站多方链接资源开设的,今年已是第三年。
  “上课的老师都是社区的热心志愿者,我们遵循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理念,通过挖掘本土资源,来实现居民之间的相互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新昌发展区社工站负责人高春颖说。
  居民需求多,社区人员力量有限,是基层治理面临的普遍难题。为破解这一难题,潍坊高新区在各街道(发展区)建立社工站,引入第三方专业化社会组织,广泛链接各方资源,为居民群众提供服务,着力打造居民“家门口”的民生服务站,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为更好服务居民,新城街道还通过建立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为基层治理赋能。目前,中心共有17家成熟的社会组织入驻,实施困境儿童走访、公益创投等为老、为小、为困难群体服务项目,吸引更多群众走出家门、走近邻里,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社区居民来自不同地方,有些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不强。自成立之初,社工站就将拉近社区与居民的距离为突破口,将“一老一小”作为服务的重点对象,有效整合服务资源,通过开设居民喜闻乐见的课程和举办亲民实用的活动,调动参与居民的积极性。
  据不完全统计,仅2024年上半年,各社工站累计举办公益市集、为环卫工人送清凉、端午艾草花束制作、亲子阅读、免费修自行车、为残疾人上门理发等活动100余场,服务居民上万人次,吸纳红色志愿者50余人。
  在彼此的交流互动中,社工站充分发挥“润滑剂”“减压阀”作用,将开展专业服务与推进社区治理创新相结合,推动街道社区和居民之间从陌生到熟悉,再到黏合与反哺,形成良性循环。梁华美钩织社团、冯老师工作室、蔡老师剪纸工作室等社区能人为主导的民间组织陆续成立,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很多居民因此成为社区的铁杆粉丝。
  但社工站的服务远不止于此。通过个案辅导帮助新昌发展区单亲妈妈小华重新就业、成立老年大学、链接爱心资源协助残疾人夫妇解决摘杏难题等等,一桩桩源自居民实际需求的实践逐项落地,捂热了大伙儿的心。
  未来,潍坊高新区将持续建好用好社工站,强化党建引领,集聚各方资源力量赋能基层治理,不断提升治理服务的精细化水平。
  本报记者 尹婷婷

- 今日高新版权所有 华光照排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