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查询
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高新区报>头版新闻
  □ 本报记者 杨世超
  下午5点,木兰巷与梧桐巷交叉口的小广场上,聚集起越来越多纳凉休闲的居民。
  “过来,墨仔。”
  入口处正爬上圆石墩的男孩滑下来,蹦蹦跳跳地跑过来。
  “给你一块糖。”新城街道鸢都社区副书记郭晓萌拉起男孩的手,笑着介绍,“前面小区聂姐家的孩子,熟。”
  经历三次搬家,鸢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迁址梧桐巷仅一年,老中青幼,几乎处处可见熟人。
  “变化大、环境好,放在以前不敢想,现在都跟自家人一样。”居民王建伟说。
  以前,月均投诉约30件。热线办理、邻里纠纷、物业服务等诸多事项,常有既不在职责范围也没有解决模式的难题。
  金马路、福寿东街、富华路、东风东街围成一个圈,几条小巷串联起梧桐小院、秋月园等12个小区,这就是鸢都社区。7名工作人员服务8000余名居民。“一定把居民的诉求当家事,用心解决!”鸢都社区党委书记甄杰说。
  “梧桐树下幸福里”,七个字一句话,摆在社区文化广场最明显的地方,也摆在鸢都社区党员干部心里最重的位置。
  让小巷热闹起来!
  社区组建起大党委,驻区单位负责人兼任社区大党委委员,辖区商户变身“红色合伙人”,“双报到”单位、社会组织等优势资源齐加入,“幸福敲门送医上门”“快乐暑期公益课堂”“社区微业”……一个个诉求被项目化、专业化满足。
  “发挥小巷地缘优势,党组织带头干、党员带头干。”甄杰说,党建引领下,让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等资源力量充分融合,共同打造“幸福里”。
  家住金马家园的苗丽常来做志愿者,退休后,跟随义工学了一手理发的本事。
  “老年人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服务。”苗丽的工具很简单,一把梳子、两把剪刀、一把推子、一块海绵,还有两个发夹,“老人喜欢短点、利索,可不能理坏了。”
  每周三社区理发角会开展公益理发,80岁以上老人免费。来的志愿者,有时是“红色合伙人”美发店的造型师,有时是像苗丽这样的党员志愿者。
  满头银发的魏奶奶是上午的第三位顾客,早就和苗丽成了老相识,不必提要求,反而和社区工作人员唠起了嗑:“你们做得真不错,也不容易。做群众工作百分百满意是不可能的,咱们互相理解。”
  互相理解,主动参与,“熟人社区”有了更多人情味。鸢都太极队、红色绣娘手工队、能工巧匠库、公益市集……越来越多党员、居民加入进来。
  在郭晓萌的微信中,搜索某个小区,都会出现一长串的好友名字,解决了诉求的居民也会带来想不到的惊喜——有人主动传话晨练成员注意噪音,有人协助修建车棚入户签字,有人拉来专业老师组建社区自己的“老年大学”……
  “快来坐,聊聊天啊。”
  晚上8点,党群服务中心还亮着灯,微光下的小广场一片欢声笑语。郭晓萌热情地招呼着进门的阿姨。
  “一亮灯就有居民进来,”郭晓萌说,平常去小区,总有热情的居民见面就往家里拉,心里暖暖的很亲切,所以自己加班的时候也仍然敞开门,随时“欢迎回家”。
小巷熟人
日期:2024-07-05 作者: 来源:高新区报
  □ 本报记者 杨世超
  下午5点,木兰巷与梧桐巷交叉口的小广场上,聚集起越来越多纳凉休闲的居民。
  “过来,墨仔。”
  入口处正爬上圆石墩的男孩滑下来,蹦蹦跳跳地跑过来。
  “给你一块糖。”新城街道鸢都社区副书记郭晓萌拉起男孩的手,笑着介绍,“前面小区聂姐家的孩子,熟。”
  经历三次搬家,鸢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迁址梧桐巷仅一年,老中青幼,几乎处处可见熟人。
  “变化大、环境好,放在以前不敢想,现在都跟自家人一样。”居民王建伟说。
  以前,月均投诉约30件。热线办理、邻里纠纷、物业服务等诸多事项,常有既不在职责范围也没有解决模式的难题。
  金马路、福寿东街、富华路、东风东街围成一个圈,几条小巷串联起梧桐小院、秋月园等12个小区,这就是鸢都社区。7名工作人员服务8000余名居民。“一定把居民的诉求当家事,用心解决!”鸢都社区党委书记甄杰说。
  “梧桐树下幸福里”,七个字一句话,摆在社区文化广场最明显的地方,也摆在鸢都社区党员干部心里最重的位置。
  让小巷热闹起来!
  社区组建起大党委,驻区单位负责人兼任社区大党委委员,辖区商户变身“红色合伙人”,“双报到”单位、社会组织等优势资源齐加入,“幸福敲门送医上门”“快乐暑期公益课堂”“社区微业”……一个个诉求被项目化、专业化满足。
  “发挥小巷地缘优势,党组织带头干、党员带头干。”甄杰说,党建引领下,让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等资源力量充分融合,共同打造“幸福里”。
  家住金马家园的苗丽常来做志愿者,退休后,跟随义工学了一手理发的本事。
  “老年人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服务。”苗丽的工具很简单,一把梳子、两把剪刀、一把推子、一块海绵,还有两个发夹,“老人喜欢短点、利索,可不能理坏了。”
  每周三社区理发角会开展公益理发,80岁以上老人免费。来的志愿者,有时是“红色合伙人”美发店的造型师,有时是像苗丽这样的党员志愿者。
  满头银发的魏奶奶是上午的第三位顾客,早就和苗丽成了老相识,不必提要求,反而和社区工作人员唠起了嗑:“你们做得真不错,也不容易。做群众工作百分百满意是不可能的,咱们互相理解。”
  互相理解,主动参与,“熟人社区”有了更多人情味。鸢都太极队、红色绣娘手工队、能工巧匠库、公益市集……越来越多党员、居民加入进来。
  在郭晓萌的微信中,搜索某个小区,都会出现一长串的好友名字,解决了诉求的居民也会带来想不到的惊喜——有人主动传话晨练成员注意噪音,有人协助修建车棚入户签字,有人拉来专业老师组建社区自己的“老年大学”……
  “快来坐,聊聊天啊。”
  晚上8点,党群服务中心还亮着灯,微光下的小广场一片欢声笑语。郭晓萌热情地招呼着进门的阿姨。
  “一亮灯就有居民进来,”郭晓萌说,平常去小区,总有热情的居民见面就往家里拉,心里暖暖的很亲切,所以自己加班的时候也仍然敞开门,随时“欢迎回家”。

- 今日高新版权所有 华光照排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