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澎湃看潍柴”系列报道(三)
高质量发展的潍柴密码
日期:2024-05-31 作者:岳鑫 来源:高新区报
本报记者 岳鑫
1998年潍柴改革图强,20多年来一路前行,开创了震撼行业的“潍柴模式”,不仅在国际资本市场取得了显著成就,更通过系统整合全球产业资源,实现了从单一发动机企业向整车整机为龙头、动力系统为核心的工业装备跨国集团的转变。那么从濒临破产到如今享誉海内外,潍柴的成功密码在哪里呢?
今年是潍柴动力上市20周年,在潍柴动力上市20年改革创新发展成果学术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对“潍柴模式”“潍柴速度”进行了深入研讨,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关于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文化的观点切中肯綮。
“在我看来,三个经验,一个抓住大的发展形势、二是主攻自己的主业、第三选好用好国有企业家。”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说。
1998年,潍柴扛着铡刀搞改革,由此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即便在辉煌的高光时刻,潍柴也没有陶醉在形势大好的温柔乡里,始终保持着敢于斗争、敢于冒险、敢于否定的自我革新精神。2021年,潍柴战略重组雷沃重工。面对着低端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严重、产品质量亟需提升,尤其是大马力高端农业装备严重依赖进口,多功能农业装备严重缺失等突出问题,潍柴主动扛起了中国农业装备向大型化、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大旗。
“战略重组不光为雷沃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技术,更重要的是价值统一的企业文化驱动起的干事创业激情。两年来,我们已经完成180—340马力全系列CVT拖拉机商品化,实现了‘从0到1’‘从1到多’的连续跨越,助力我们农业装备形成更加完整、智慧、高效的CVT技术生态圈。”潍柴雷沃智慧农业拖拉机研究院副院长李德芳说。
改革破除积弊、树立标杆,凝聚起了独有的精神内核。在潍柴,没有“哄着干”“逼着干”“混着干”的陋习,只有“比着干”“抢着干”“自觉干”的生态,“不争第一就是在混”的激情文化深入人心。柴油机热效率提升是世界级难题,多年来突破50%仅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但是潍柴人却硬是熬了5年时间,投入40多亿元,2020年率先实现了突破,并且不断超越自我,先后又三次刷新自己保持的热效率纪录。
“发动机热效率到了49%后,每提升一个百分点,就好比登顶珠峰一样,每前进一米都非常艰难。我们就是以每个0.1%的累加,艰难推进,最终获得了历史性突破。”潍柴发动机研究院副院长窦站成说。
跨国并购是潍柴实施全球化战略布局的重要路径,也是很多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选择。然而,跨国并购中“七七定律”成为许多企业无法跨越的障碍:70%的并购没有实现预期的商业价值,其中又有70%失败于并购后的整合。走出去之初,潍柴同样被这个问题所困扰。
“并购容易整合难,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着不同背景的多元文化融合和管理思想碰撞等复杂难题,我们在海外最早也经历过工人抗议、罢工,但我们一直坚信我们和对方的合作都是基于长期价值导向的战略性产业投资。”潍柴战略规划部部长王华杰说。
“七七定律”的魔咒在潍柴身上失效了,从价值冲突到文化认同,潍柴以开放包容的国际视野放眼全球,对海外企业的管理已形成了一套“战略统一、协同发展、资源共享、独立运营”管理模式。通过文化融合和业务整合,海外产业收入2023年首次突破1000亿元,跨国指数达到了48.57%。今年的潍柴全球CEO大会上,14个国家的CEO齐聚潍坊,在共同价值引导下逐梦未来,竞技全球大市场。“凯傲和潍柴的伙伴关系说明了文化融合的强大,我们的关系是中德良好合作的灯塔,理解并尊重双方文化,在全世界都是中德良好合作及文化融合的典范。我们共同为业务发展努力,携手让我们的企业更强大,让我们的业务更优秀。”德国凯傲集团CEO罗布·史密斯说。
从潍坊的到国际的,潍柴做对了什么?吹响改革的号角,浴火重生。心无旁骛,潍柴在战略聚焦中蓄势、在稳扎稳打中造势、在经受国际市场风吹雨打中成势,从而在创新上领先、在创业上争先、在创造上抢先。从潍坊的到国际的,潍柴做对了什么?凡是成功的企业,要攀登到事业顶峰,都要靠心无旁骛攻主业。习近平总书记对潍柴的肯定一语中的,道出了潍柴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蝶变的成功秘诀。潍柴聚焦“国家战略、行业短板、技术前沿”的使命初心,埋头苦干实干,换来的是“潍柴奇迹”和“潍柴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