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人才“关键力量” 寻求发展“新质增量”
日期:2024-05-17 作者:高 鹏 尹婷婷 来源:高新区报
本报记者 高 鹏 尹婷婷
“一/二价分离膜和氢离子阻挡膜已经顺利完成中试,这在国内膜材料领域是一项重大突破。”虽然两款产品尚未实现产业化应用,但山东天维膜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连文玉却已接待了好几拨前来寻求合作的来访者,有国内大型机构,也有国外企业。每次接待时,连文玉总是自豪地这样向他们介绍。
在膜材料领域的“影响力”,得益于天维膜锚定科技创新,二十年如一日的“深耕细作”,这正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义所在。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就是以科技创新实现产业提升。”作为企业负责人,连文玉认为,天维膜核心竞争力是技术,而技术离不开人才,天维膜能够在做强原有海水淡化和工业废水酸碱盐综合利用两大板块基础上,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抓住当前新能源发展机遇超前布局新领域新赛道,人才是其根本支撑。截至目前,企业拥有1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省级重点人才3人、鸢都学者2人、突出贡献专家2人。
传统产业“向高攀登”、新兴产业“向新发力”、未来产业“向前而行”……在潍坊高新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场景正在加速上演,一系列技术突破和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在这一进程中,“新质”人才的力量尤为关键,有像连文玉一样的企业家,有孜孜不倦的创新者,还有精益求精的匠造者。
当新型储能来到风口,2022年,清华大学博士王瑾带着先进的储能技术,加入液流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并担任首席科学家。
王瑾一直从事大规模液流储能电池的研发和制造,连续攻克液流电池电堆、电解液产品技术,已获得液流电池材料、设计及系统集成等核心领域关键技术的发明专利授权16项、PCT专利1项,尤其是在电堆的功率密度、电解液的能量密度等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她所主持设计的国内首座盐酸基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技能人才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潍坊高新区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歌尔股份有限公司特级技师王新福,就是诞生于企业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样一件事:精密注塑成型件周期慢、成型率低曾是困扰企业的一项技术难题。王新福带领团队每天收集设备数据,依托创新工作室开展技术攻关,反复研讨改进,总结技术改善方案,最终解决精密注塑件中精密复杂化、微小异型嵌件上料技术瓶颈难点,“自动载带式高精密裁切搬运应用”技术在智能穿戴、智能耳机和膜组件生产中发挥巨大作用,产品良率提升30多个百分点,技术收益达到每年百万元级别。
目前,全区累计获评国家、省、市级技师工作站20个,拥有技能人才3.3万余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万余人,获评“齐鲁首席技师”“省技术能手”“市首席技师”等荣誉200余人,高技能人才队伍逐步壮大,为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发展新质生产力,人才是“关键力量”。潍坊高新区一手抓主导产业规模扩张,一手抓新兴产业梯次培育,为人才项目落户提供坚实的产业基础,同时,在人才引育、平台建设、服务提升上下功夫,2023年以来新入选国家级重点人才13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0人,省级以上重点人才达到164人,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新质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