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丽:信访“铁娘子”的“简单”之道
日期:2023-06-16 作者:柳翠瑛 来源:高新区报
 |
工作中的王丽丽(右一) |
2014年开始接触信访工作,她从一名摸索着前行的信访新兵,逐渐成长为有信仰、有担当的“铁娘子”;她坚持“干一行爱一行”的工作理念,把群众当亲人,热心耐心接待;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体贴工作作风,直面矛盾,勇挑重担,协调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她就是高新区信访办副主任王丽丽,今天,我们看看她以三个“诀窍”化解无数复杂难题的“简单”之道。
诀窍一将心比心,把群众当家人
多年来,王丽丽始终坚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信访工作的第一标准,真切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要求什么,听民情、化民忧、解民难,全心全意办好群众反映的每一件事。
在之前开展的信访积案化解“百日攻坚行动”中,涉及一起棘手案件,邻区一男子郭某持续反映住房楼顶消防水箱破裂漏水,以及房屋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受历史因素制约,该楼房施工质量监管和消防施工质量验收等涉及两个区,协调难度较大。
为尽快化解该案,王丽丽每天奔波11公里,连续16天入户走访,终于打开了郭某的心扉。原来郭某妻子常年生病,家中花销仅靠他一人维持,且因房贷逾期房产面临被拍卖风险。了解情况后,王丽丽立刻协调担保公司帮助申请分期付款,并自掏腰包为其垫付首期款项,同时帮助申请了救助政策并发动身边同事和热心群众捐款。当王丽丽将捐款送到郭某手中时,他痛哭流涕,表示以后有困难就协商,不会缠访闹访。
经常有人好奇询问做好信访工作的“诀窍”,王丽丽说:“哪有什么诀窍,要说有,那就是将心比心,把群众当家人。”
诀窍二学会“爱管闲事”
在担任新城街道信访办主任期间,恰逢街道情况最复杂、矛盾最突出的社区面临拆迁安置。“这样的形势下,尤其需要更热心的服务和更严谨的程序。”王丽丽主动请缨参与到安置楼分配工作中。
60多个日夜的前期筹备,每一步程序、每一个环节她都反复研判,每一户家中都留下了她的身影。分房当天下着细雨,从清晨到傍晚,她整整忙碌了12个小时,衣服淋湿了、脚泡肿了,安置楼分配全程没有引起任何纠纷,还借机化解了一批矛盾,进一步凝聚了社区居民的向心力。
“要做好基层群众工作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迎难而上、脚踏实地干,我认为学会了‘爱管闲事’才能形成工作合力,实现最大的共赢。”王丽丽说。
诀窍三从“面对面”到“心连心”
传统调处方式效率低,群众参与率低。为破解这一难题,王丽丽结合接访实践,总结提炼出了“联席会诊机制”“律师参与矛盾化解”前置与“信访听证”相结合的特色调处机制。通过“面对面”摆查问题、举证质证,增加办案透明度,与当事人“心连心”才能有效促进矛盾纠纷的化解。
张某因户口迁出后不享受居民待遇问题,多次到街道上访。王丽丽了解情况后,召集了由纪委、派出所、拆迁办和人大代表、律师等共同参加的联席“会诊”会议,进行综合分析研判。随后,组织召开信访听证会,邀请与其情况相同的7名居民一并参加。经过“面对面”查摆问题,讲法律、说政策,加上身边居民现身说法,张某顺利解开了心中疑惑。遇有群众再反映此类问题时,张某甚至加入到说事拉理的队伍,由“信访人”化身为“调解人”。
近10年来,王丽丽接待上访群众7000多人次,办理各类信访事项近2万件,经办的信访事项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结率均达到100%;带领高新区信访研判小区到各单位开展信访形势分析研判,提升了信访业务规范化水平,也合力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她先后获得“潍坊市最美信访干部”“潍坊市优秀综治中心干部”“高新区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身处信访战线,与业务能力同等重要的是一名党员的党性。只要是合理合法的诉求,我一定依法依规解决到位,这是我的本职工作。”有着20年党龄的王丽丽始终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
本报记者 柳翠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