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建设
产学研亲密合作有了“新”思路
日期:2021-03-23 作者:聂玉金 来源:高新区报
本报记者 聂玉金 通讯员 闫晨
在山东赛马力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工程师孙玉良正在与同事就新研发的生物质新能源微电网系统进行技术交流。该系统集成生物质气内燃机、太阳能光伏、电池蓄电组等多项前沿技术,不仅节能环保,还可借助5G技术利用自主研发的云平台自动分析,实现并网发电和孤岛运行自动切换,有效解决偏远的地区电力输送不方便、电力供应不足的问题。
“这三项技术可以实现互补,比如说光伏不能用的时候,可以用生物质气内燃机进行发电,当电力比较充足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电池蓄电组把电能储备起来。”山东赛马力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工程师孙玉良说。
深耕发电设备领域多年,像这样的创新研发赛马力还有很多。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赛马力逐渐成为行业“领头羊”,成功研发出30多个系列200多个品种,远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每年都会拿出销售收入的6%投入创新研发当中,并与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天津大学等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2020年,在高新区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赛马力被山东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
“新型研发机构的批复,为我们公司以后进行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和技术服务提供了指引,我们的研发和合作更加多元化、灵活化,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更有利于我们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加快科技成果走向市场的转化速度。”山东赛马力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综合部部长田敏说。
新型研发机构在产业技术研发攻关、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新区在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注重发挥新型研发机构平台优势,以点带面,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不断激发科技型企业创新活力。
近年来,高新区已有潍坊北航歌尔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山东赛马力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幸福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拜尔特殊食品研究院有限公司等6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获批数量居全市首位。
“与传统的研发机构相比,新型研发机构在开展周期较长的基础研究、交叉学科研究、工程化与中试、产业化推广等方面独具优势。”采访中,高新区科技局成果转化科科长张振树介绍,投资主体相对多元,研发经费既有政府的,也有企业的;在管理体制上,实行理事会决策制或院所长负责制,拥有相对独立的财权、人事权;在研发活动中,可根据实际需求自主确定选题,动态设立调整研发单元,灵活配置科研人员、组织研发团队、调配仪器设备等,学术自主权相对较大。
与赛马力加强和科研院所合作、吸收技术支持搞研发不同,山东拜尔特殊食品研究院有限公司则依托在食品安全检测的市场优势,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建立实训基地,每年都吸引大量相关领域专家教授及研究生,带着最新的检验检测技术前来合作攻关。目前,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生团队正在拜尔开展食品中致病菌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糖球菌的快速检测研发,力争将检测时间从4到5天缩短到1天之内。
“我觉得拜尔的硬件设施及与市场的结合度都很好,可以满足我实验所需的一切要素。”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张敏说,拜尔不仅为团队搞研发提供了便利,还为实习学习及怎样在工作中搞研发,提高研发效率,提供了实战平台。
科技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等新型研发机构,对于进一步盘活创新资源,实现创新链条的有机重组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抓手,更大力度支持企业组建各类研发中心,加大研发投入,推进核心关键技术科研攻关,推动科技资源加速集聚,打造区域科技创新高地。”高新区科技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玉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