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王金泽
今年,“新质生产力”一词成为备受关注的热词。西北矿业亭南煤业公司已有20余年历史,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何破题?如何挖掘?如何发力?
坚持科技创新引领
荣膺2023年“全国采煤工作面智能化创新大赛综放类一等级”;创新开展类解放层项目,大幅降低冲击风险;自主研发轮组式风动装药机、煤水分离自动清理装置……这些亮眼的创新成果,不仅有效破解了制约发展中诸多瓶颈问题,更为矿井高质量发展增添活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科技创新。该公司健全完善《创新创效考核管理办法》《学术交流活动管理办法》等多项管理制度,突出解决问题导向,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系统优化、灾害防治、智能建设的发力点。发挥矿井设计优化会、劳模创新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工作室等示范引领作用,培养了80余名工匠人才和技术创新能手。
他们围绕年度6个智能化建设项目,投入保障资金25357万元。其中,采煤专业设置2412工作面地面集控操作室,实现地面常态化远程开停工作面设备,减少工作面单班作业人员。辅助运输专业开发智能候车管理和车载地图等功能,保障了车辆安全高效运行。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该公司以“全员大培训、素质大提升”活动为契机,开展五级员工评价,今年上半年,对各级员工进行调整,其中一级员工19人、二级员工41人、三级员工102人、四级员工116人、五级员工73人,并给予正向奖励62万元。
他们深入推进“31789”人才工程和“璞玉”培养计划,大力开展自主培训和五级员工评选,为职工搭建岗位成长成才平台。通过制定《“英才计划”实施方案》,甄选了72名90后高校毕业生纳入公司人才库进行管理。常态化开展“副总师、部长”上讲堂活动,对生产口管理技术人员进行脱产培训,进一步提升了管理人员业务知识水平。柔性引进知名大学教授,签订《高层次人才合作协议书》,为矿井提供专业技术咨询和培训服务。
同时,借力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和井下一盘区闲置硐室,打造了5处技能创新研发基地和1处实操提升培训基地,显著增强了培训的实践性。以关旭命名的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通过开展名师带徒、授课培训等活动,先后帮扶11人晋升技师技能等级、36人晋升高级工技能等级。
深挖绿色发展潜力
“1—9月份,累计完成瓦斯抽采量1681.1万立方米,瓦斯发电量1980.33余万度,减排二氧化碳14.40万吨。”这是今年以来该公司将“气老虎”转变为“新能源”的一项傲人成绩。
作为高瓦斯矿井,他们积极探索实施“三位一体”抽采模式,进一步提高瓦斯抽采效果,实现了安全、环保、经济效益“三丰收”。积极探索绿色充填开采方式,通过智能充填系统,实现了以矸换煤,提高资源回收率。积极探索矿井水的综合利用途径,根据矿井水、生活污水等不同特质,将矿井水净化后,广泛用于水源热泵、选煤厂补给、瓦斯发电循环冷却水补充、公寓楼卫生间冲洗、矿区路面清洗、井下消防、井下注浆用水等,得到了有效循环利用。
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现实所需,更是长远所系。下一步,他们将以创新为载体,持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探寻绿色智能开采,加速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打造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