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城街道有序推进小区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围绕阵地建设、人员配置、建章立制三个方面,充分发挥党支部“主心骨”、党建“主阵地”、党员“主力军”示范带动作用,及时回应居民急难愁盼,有效化解小区矛盾纠纷,把精细服务延伸到群众身边,赋能基层社会治理。
加强阵地建设
推进党建引领新时效
线上全面覆盖。依托“微连心”平台、12345市民服务热线、红色e家以及各小区居民微信群等线上民意反馈渠道,广泛接收、处理群众问题诉求,有效延伸基层社会治理的组织“末梢”,实现群众诉求与治理服务的“一键链接”。
线下分区划块。以138个子网格为调解小区块,利用各网格党群服务站,引导居民有事“唠家常”,开展“居民说事评理”工作。16个社区为调解大区块,在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置“纾心驿站”“说事拉理厅”“心理咨询区”等功能活动室,畅通群众的诉求渠道、议事渠道、解难渠道。
“马扎议事”补位。党员干部定期深入小区房前屋后、院内楼前,与居民一同开展“小马扎”议事会,通过面对面拉家常的方式,引导居民讲述真实想法,找准查实“急难愁盼”问题,针对邻里矛盾、家庭纠纷等民生“小事”,现场评理、当场解决。针对环境、治安等民生“大事”,分门别类造册登记,协同有关部门销号管理。
汇聚各方合力
激活基层治理新活力
强化网格调解。将224名社区工作者下沉网格,落实随时接访、定期走访、案结回访“三步走”工作机制,动态关注小区微信群等网络舆情态势,正确引导、及时处置潜在苗头隐患。定期排查小区物管、房屋租赁、居民商户、家庭婚恋纠纷等各类不稳定因素,全面掌握小区矛盾纠纷苗头隐患。
调动居民调解。强化“一员两长”矛调队伍建设,在专职网格员的基础上,选聘“两代表一委员”、离退休党员干部、“五老”等人员为小区楼长、楼道长,利用好老党员、乡贤的影响力、引导力,既讲道理也讲风俗,提升居民矛调参与率,促进在“小网格”解开“心疙瘩”。
借力社会调解。成立美团外卖党支部,将外卖配送员紧紧凝聚在党组织周围;择优聘任140名外卖员、快递员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担任城区“流动网格员”,充分发挥其在社情民意预警、直报方面的“前哨探头”作用。邀请有丰富调解经验的政法业务骨干、法学专家、心理咨询师、热心志愿者担当调解员,让小区矛盾纠纷调解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强化党建统筹
健全调解机制体系
完善预警机制。建立矛盾调处“个案+共性”分析研判制度,通过“主题党日”“小区周说事”“共驻共建理事会”等议事机制,定期梳理整合常见矛盾冲突点,加强对矛盾纠纷的预警提示。深化“走万企、进万家”大调研活动,突出问题导向,抓早抓小抓苗头,强化未雨绸缪,优化服务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矛盾冲突的发生。
党员力量下沉。完善“纾心驿站+四社联动”网格融调机制,鼓励党员“亮身份”推动力量下沉,入驻“孟红军工作室”,用“身边人”解决群众“身边事”,强化其社会责任与责任担当,在调解员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促进调解工作专业化、职业化。
文明宣传引导。以“文明乡风、和谐社会”为出发点,强化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开展“文明家庭”“好媳妇”“好丈夫”等标杆模范评选活动,加强对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规范引导,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风气。(来源:宁城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