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综合

04版:副刊

返回 2022年05月20日

在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沂”起学理论,“强县有我”解放思想大讨论

  县委宣传部:追随领袖足迹发扬梁家河精神

  本报讯“1969年1月,年仅15岁的习近平来到延安的一个小山村———梁家河。在这里,他度过了七年知青岁月,锤炼了顽强意志品质,铸就了为民造福初心。”5月16日,县委宣传部的党员干部上了一堂主旨鲜明、思想深刻、立意高远的专题党课《追随领袖足迹发扬梁家河精神》。
  “沂”起学理论,宣传在行动!专题党课,催人奋进!在党课上,参会干部们一同学习了解习近平总书记成长的故事,感悟伟大思想孕育的历史轨迹和发展脉络,增进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梁家河精神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诠释,是忠诚核心、维护核心的情感基石,是补钙铸魂、锤炼党性的鲜活教材,是创新创业、成长成才的励志范本。”通过学理论,上党课,党员干部们深刻认识领会了梁家河精神的实质、内涵、时代价值。大家纷纷表示,学习弘扬梁家河精神需要理念传播,更需要实践传播。要更加自觉地坚定信仰信念,加强党性锻炼,补足精神之钙,牢固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个人奋斗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增长智慧才干,锤炼意志品质,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人生价值。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下步工作中,县委宣传部将紧密结合“学理论、悟思想、见行动、创一流”活动和工作实际,明确怎么干、干什么,凝聚起“强县有我”的强大发展合力,做到善学善思、善谋善为、善作善成,在学思悟践中提升能力水平,在苦干实干中勇担时代重任,在狠抓落实中再创新的佳绩。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让“强县有我”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自觉、共同行动,全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全县加快“建设市域副中心、打造发展新高地,打造秀美新沂水”做出应有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臧迪

  县文化和旅游局:“强县有我”争位次“文旅活县”开新局

  本报讯在跋山水库溢洪闸下300米处,一座钢架结构的大棚主体已完工,这里就是跋山遗址发掘现场。跋山遗址发现于2020年7月,2021年4-6月对其进行第一阶段考古发掘。出土文化遗物包括石制品、动物化石及一定数量的骨制品。2022年以来,实施了保护围堰加固建设与泄洪道拓宽工程,建设了1200平米考古方舱,考古专业人员可在考古方舱内开展科研工作,这是国内第一个旧石器遗址实现室内考古的大型方舱。
  “经过初步测年该处遗址距今6 -10万年,文化时代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下步我们将严格按程序作业,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的高度要求。”县文旅局文物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尹纪亮介绍说。
  自开展“强县有我”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以来,县文旅局紧紧围绕全县总体工作部署要求,全面贯彻实施“文旅活县”战略,坚持以文兴旅、以旅兴文、文旅融合,努力开创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在融媒体中心录音棚内,县文化馆的职工们正在为近期创作的歌曲MV录音。县文化馆党支部书记张伟良说道:“近年来,我们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文化工作要求,深入发掘红色文化资源,打造舞台剧《追寻》、京剧《初心》等优秀剧目。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组织开展文艺‘云’课堂,落实‘七讲七进’,录制《静待好时光》《沂水战‘疫’颂》《你安好我无恙》《坚守》《‘疫’起会战》等视频,创作书画作品30余幅,在国家、省、市平台上传播,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马上就要搬到西城新馆了,我们将继续坚守初心使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出新品、出精品。”
  县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杨雪峰说:“我们将严格落实‘强县有我’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牢扛‘文旅活县’责任,坚持党建引领,扎实开展好公益演出、广场舞辅导、公益电影放映、图书阅读推广等各项文化惠民活动;坚持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做好文艺创作、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让沂水更有内涵、更有吸引力、更有影响力,讲好沂水故事、传播沂水好声音、宣传沂水形象、打响沂水品牌。以实际行动走在前、做示范、打高分,为建设秀美沂水贡献文旅力量。”
  徐建明贾昌泉

县司法局:为强县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本报讯在县第二实验小学的一间教室内,正在讲授着一堂生动地宪法课。课堂上,司法局工作人员通过播放动画及详细解说,让学生们了解到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所处的地位,知道了宪法与人们的一生有什么关系,懂得了原来小学生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也受到了法律的保护。
  像这样的普法课堂不仅在讲台上,也存在于企业里、社区中,存在于各行各业间。司法局以“八五”普法规划为依托,统筹全县各行各业实施精准普法“五大工程”,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不断培育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来到山东罗欣乐康制药有限公司,各生产项目都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中。企业之所以能够顺利复工复产,少不了县公证处为企业做出“连环公证”的助力。
  据了解,县公证处利用三天时间,为该企业完成了一项涉及多方施工的“连环公证”,通过多份公证书的配合使用,切实为企业按时复工复产扫除了障碍。公证员还通过积极向企业提供法律建议,规划系列办证方案的贴心服务,赢得了企业的高度信赖。
  工作中,县司法局始终牢树“项目为王、企业为尊”理念,立足司法行政职能优势,整合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资源,开展“律师公证进企业”“法律体检”等活动,帮助企业防范和化解生产经营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3+1”理论武装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县司法局将持续以依法治县战略行动为重点,以创树“强县有我,法治护航”法治品牌为抓手,不断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着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稳定两个大局。县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辛惠表示:“下步,我们将按照‘1361’工作思路,即以依法治县战略为统领,筑牢备案审查、行政执法监督、行政复议与应诉三大基础,提升公证、普法宣传、法律顾问、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律师工作六项法律服务水平,抓实社区矫正这一项工作,切实守住社会稳定底线,为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县提供坚强法治保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张欣 孟小力
马站镇:解放思想助力澎湃发展


  本报讯在马站镇古峰台村丹参种植基地,成片的丹参植株开始出芽,叶子翠绿,长势喜人。古峰台村村支书刘光强自豪地说:“这片丹参约有400亩,今年3月份刚种上的。”
  之所以选择丹参种植,是该镇党委集思广益作出的决定。“今年以来,班子成员依托学习、调研、工作‘三位一体’机制,结合个人分工,注重一线调研、以小见大,发现问题,找准对策,推动工作。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过程中,将整治耕地‘非粮化’‘非农化’与土地托管和丹参种植进行有效结合,实现群众与集体双增收。”党委副书记程广秀表示,“班子成员们通过反复论证,总结出丹参种植条件宽松易成活收益快,适合山岭地区种植,在部分退林还耕和较贫瘠的山地里种植中草药作物丹参,通过‘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土地托管模式,抱团发展规模种植,促进村民增收。”
  走进山东瑞谷惠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一台台新设备有序运转,工人们在各条生产线上作业,忙着赶制订单。党委副书记孙建龙介绍说,“在推进全镇新旧动能转换工作期间,山东瑞谷惠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原有1.3万平方米闲置资源厂房,通过注入资金,新上设备,有效的完成了僵尸企业的盘活和闲置土地的高效利用,公司目前可实现年产塑料篷布3万吨,销售收入5.1亿元,吸纳员工200余人,给周边群众就业搭建坚实的平台,及时消化地方闲置劳动力,同时带动外资外贸规格质量双提升,为城镇化建设打牢基础。”
  自马站镇开展“3+1”理论武装体系工作开展以来,全镇上下坚持以学习指导调研,以调研指导工作,在产业园发展过程中,聚焦省、市重大项目,按照全县“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思路,党员干部学在一线,干在一线,通过学习转变观念,通过查摆改进作风,集中精力、全力以赴,赶工期、保质量,全力推进各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构建全镇现代化工业体系,夯实经济根基。
  对于今后的工作打算,马站镇党委书记徐学武表示,马站镇将按照“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即紧扣“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突出打造“县域副中心”和“产业聚集区”两条主线,主攻实体经济、城镇建设、乡村振兴三大方向,坚持强党建、转作风、兴产业、优环境四条路径,聚焦“学改干”三个防线,凝心聚力、拼搏赶超,全力以赴把马站镇打造成为临沂北部地区宜居、宜业、美丽、幸福的新市镇。
  张欣 朱宏钊
县发改局:解放思想再出发奋勇争先走在前


  本报讯塔吊林立,挖掘机轰鸣,工程车来来往往,戴着口罩、安全帽的建筑工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埋头施工,走进山东恒泰整体搬迁升级改造二期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便映入眼帘……
  山东恒泰纺织有限公司整体搬迁升级改造二期项目总投资4.2亿,占地100亩,新上高自动化、智能化织造生产线2条。目前,科研楼主体已完成,织造一车间、二车间主体建设分别完成56%、60%,设备已订购30台套。针对该项目建设推进中困难问题,县发改局当好“店小二”“服务员”,主动帮助企业解“难题”、破“瓶颈”,成功争取该项目入选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并指导企业申报了中央预算内资金先进制造业专项项目,申报成功可获得5000万元扶持资金。
  作为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县发改局以“强县有我”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契机,着力破除工作中的传统观念、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努力在“建设市域副中心、打造发展新高地”中当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改革创新的开路人和服务基层的店小二,全力践行“强县有我·发改担当”的时代使命。
  县发改局在“学”字上下功夫,组织开展主题研讨、固定学习等系列载体活动激发干事创业动力。在在“快”字上求突破,夯实项目建设支撑,树牢“项目为王、企业为尊”理念,全力以赴加快项目建设,紧盯上级投资导向和支持重点,抓实策划筛选、手续办理、上报评审等关键环节,全力破解制约项目建设的瓶颈制约。全力做好项目储备,组织筛选了118个县级重点项目,其中有21个项目纳入省市重点项目盘子。
  在“谋”字上做文章,县发改局强化研究谋划力度,坚持宏观形势把握和微观运行调研相结合,积极为县委、县政府想路子、提建议。在“保”字上出实招,全力促产保供,守住底线红线,梳理分析上级稳增长政策,将74条惠企政策汇编成册开展“送政策上门活动”,涵盖全县492家“四上”企业,确保上级“政策红利”第一时间直达市场主体。严格落实“一排底线”工作责任,成立能源安全专线,坚决保障粮食安全,推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统筹发展。
  “我们将牢牢把握‘强县有我、我为强县’主题,在重点项目上再提速,围绕‘建设市域副中心、打造发展新高地’目标定位,推动省市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在对上争取上再发力,全力争取更多的中央预算内资金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在产业发展上再加快,确保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和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试点取得实效;在研究谋划上再深入,持续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和‘十四五’规划执行评估;在要素保障上再加压,牢牢守住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底线;在素质能力提升上再加油,学习理论,研究政策,钻研业务,技能比武,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全力践行‘强县有我发改担当’的时代使命。”县发改局党组书记、局长公茂胜介绍道。
  贾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