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查询
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高新区报>要闻
  □记者 王雅宁 报道
  本报讯 随着供暖全面启动,市民开始拥抱暖意,但“暖房”背后的健康隐患正悄然浮现。近日,记者专访了潍坊市高新康复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张瑞霞,为市民解析供暖季常见健康风险,送上科学防护指南。
  “‘暖气病’并非医学上的特定病种,而是指因室内温度过高、湿度过低、通风不良所引发的一系列身体不适,常见症状包括口干舌燥、呼吸道干涩、头晕胸闷、皮肤干燥及眼睛干涩等。”张瑞霞说,供暖期间室内温度宜控制在18—24℃,湿度保持在40%—60%之间。
  对此,张瑞霞建议,开窗通风是预防“暖气病”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即使在冬季,也应保持每天两到三次、每次不低于半小时的通风,以减少室内细菌滋生,保障空气流通。老年人、儿童及呼吸道疾病患者等敏感人群应格外注意室内温湿度变化。如出现持续口干、咳嗽加重等症状,应及时调整环境或就医,避免“暖气病”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供暖季当心“暖气病”
日期:2025-11-14 作者:王雅宁 来源:高新区报
  □记者 王雅宁 报道
  本报讯 随着供暖全面启动,市民开始拥抱暖意,但“暖房”背后的健康隐患正悄然浮现。近日,记者专访了潍坊市高新康复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张瑞霞,为市民解析供暖季常见健康风险,送上科学防护指南。
  “‘暖气病’并非医学上的特定病种,而是指因室内温度过高、湿度过低、通风不良所引发的一系列身体不适,常见症状包括口干舌燥、呼吸道干涩、头晕胸闷、皮肤干燥及眼睛干涩等。”张瑞霞说,供暖期间室内温度宜控制在18—24℃,湿度保持在40%—60%之间。
  对此,张瑞霞建议,开窗通风是预防“暖气病”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即使在冬季,也应保持每天两到三次、每次不低于半小时的通风,以减少室内细菌滋生,保障空气流通。老年人、儿童及呼吸道疾病患者等敏感人群应格外注意室内温湿度变化。如出现持续口干、咳嗽加重等症状,应及时调整环境或就医,避免“暖气病”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 今日高新版权所有 华光照排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