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荣强:0.1毫米的坚守与传承
日期:2025-10-17 作者:裴悦廷 来源:高新区报
□本报记者 裴悦廷
一张厚度约0.1毫米的膜能有多大用途?在位于潍坊高新区的山东天维膜技术有限公司,薄如蝉翼的离子膜能从盐湖中提取锂元素,能将海水淡化,能把工业废水废料转化为宝贵资源,还能作为氢燃料电池、储能电池的核心材料。
在企业实验室里,傅荣强正带领团队围绕“均相离子交换膜分支双极膜”展开应用场景分析实验。这套装置主要应用于化工、医药等行业中含盐废水的处理及盐湖提锂等领域,目前已经进入市场推广阶段。
“这款膜很特殊,是双膜层贴合结构,中间含催化剂,通电就能把盐变成酸和碱。”山东天维膜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傅荣强介绍。现在很多化工厂使用酸、碱,反应后会生成盐,在常规工艺下盐会被加工成含有机物的固废或危废,而双极膜技术能让这些盐变回酸和碱,回流到生产前端,实现酸、碱、盐循环再利用。
傅荣强的“造膜之路”始于深厚的学术积淀。他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曾先后在韩国、新加坡专注于电渗析法与海水淡化技术研发,是行业内颇具影响力的科研专家。2013年,为实现“为国造膜”的理想,他毅然放弃国外高薪,来到潍坊高新区,扛起山东天维膜科研创新的大旗。在这里,政府对高端科研人才的重视,也成为傅荣强扎根创业的重要支撑。在他的带领下,仅用数年时间,企业便搭建起完整的核电膜材料技术体系,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
“来到这里之后,我们一切从零起步组建研发团队。”傅荣强回忆道,政府部门对人才非常重视,还会帮大家解决后顾之忧——在政策支持下,像孩子入学、户口办理这些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如今,傅荣强团队共开发出6种均相电渗析膜产品,建成年产20万平方米电渗析膜和500套电渗析装置生产线,在化工、冶金、纺织等行业的100多家企业中,推广应用了100余万平方米膜产品,为产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通过我们的努力,不仅成功把自家产品推向了市场,更对整个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傅荣强向记者举例介绍,之前研发均相离子交换膜时,国内还处于没有同类均相膜的空白阶段,国外品牌的同类产品在国内售价高达1500元一平方米左右,而随着天维及国内其他厂家陆续推出这类膜产品后,国外产品在国内的售价就降到了500元一平方米。
在推动技术突破的同时,傅荣强更将“培养年轻科研力量”作为核心使命,致力于为企业、为行业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个人力量有限,关键是众人合力。我希望团队每个人都能在各自领域独当一面。”傅荣强表示。
“我加入傅博士团队已有10年,这些年,他不仅用精湛的膜技术带我们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瓶颈,更用‘不放弃、不马虎’的态度感染着我们。现在团队里不管谁遇到难题,都会像他那样沉下心找办法,也都学着把每一个数据、每一步实验做到极致,就盼着能在膜技术领域,跟他一起做出更多实实在在的成果。”山东天维膜技术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王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