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热管理发力新能源
山东银轮上半年产值同比增长超30%
日期:2025-09-12 作者:高鹏 尹婷婷 来源:高新区报
□ 本报记者 高 鹏 尹婷婷
走进山东银轮热交换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多条冷却模块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一台台生产设备马力全开、工人们在工位间快步穿梭,各环节有条不紊,一片繁忙的生产景象。
“我们围绕潍柴、福田、临工等战略客户,全力拓宽产品线,上半年产值同比增长30%以上。”山东银轮热交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蒋挺华表示,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对核心客户的深度服务与产品创新。
作为其母公司浙江银轮属地化建厂战略的北方基地,山东银轮自2010年成立起,便聚焦商用车、工程机械及农用机械车辆热管理集成模块等关键零部件配套生产。企业坚守“热管理”核心赛道,凭借专注与创新,连续十几年在国内同领域保持领先。
“新能源领域的不断发展,对电池等零部件的散热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们的热管理系统占整车配套价值超10%。”蒋挺华用数据揭示核心竞争力。这种高附加值让企业成为整车供应链关键环节,从发动机水箱到整车热管理集成方案,山东银轮依靠技术创新持续实现产品价值跃升。
伴随新能源产业发展,山东银轮加大研发力度,切入新能源乘用车、工程机械车辆领域,开辟新增长点。蒋挺华介绍,传统燃油车“热管理”只需水箱、中冷器等简单配置,而新能源汽车需同时解决电机、电池散热冷却问题,技术更为复杂。
技术跨越倒逼企业重构研发体系,经过攻关,企业现已形成覆盖新能源车型的产品矩阵,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这份突破让蒋挺华对发展充满期待:“预计2025年乘用车新能源产品销售占比将超30%,2026年有望突破50%。”底气既来自技术储备,也源于市场验证——目前新能源产品已进入多家车企供应链,订单持续增长。
即便增速不俗,山东银轮仍存紧迫感。为更好服务客户、降本增效,企业不断探索工业化信息化融合。蒋挺华介绍,今年起全面加快自动化、信息化建设,当前企业自动化应用比例为30%至40%。
这一目标实现后,不仅能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还将带来显著经济效益。蒋挺华表示:“即便未来两年产值翻番,员工总数仍可稳定在330人左右,通过设备升级和流程优化创造更多价值。”
在新能源与智能化双重变革中,山东银轮正以创新为引擎,在“热管理”赛道上加速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