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查询
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高新区报>头版新闻
  □本报记者 冯玉诚 张元昊
  作为山东汽车标志性产业链链主企业,潍柴集团心无旁骛攻主业,探索全产业链创新,不断引领制造业价值链向高端延伸。2024年,潍柴发动机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一,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据一席之地。
  在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朔州的一处露天矿场,一台台大型刚性矿卡满载运输下重量近500吨,支撑矿卡运转的,是一颗强大的心脏——潍柴16M33大缸径高速发动机,它能保障矿卡每天连续作业22小时以上,同时可有效应对高海拔、高粉尘、高温差等恶劣工况场景。
  “我们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行业内矿卡发动机的标准大修期是20000小时,目前我们有1000多台的矿卡发动机在海内外市场应用,而且25000小时没有经过任何大修。”山东重工潍柴动力大缸径发动机研究院院长助理张洋洋说。
  潍柴集团是中小缸径高速柴油发动机领域的领军企业,但在大缸径高速发动机领域的技术探索一直举步维艰。
  发动机电控系统(ECU)的自主可控是产业链安全与竞争力的命脉。“这块巴掌大的电路板就是我们的核心技术密码,它是矿山动力的控制系统,控制着整个发动机的‘呼吸与心跳’。”山东重工潍柴动力总经理助理、电控研究院院长刘兴义介绍道,企业组建了百人的攻关团队,历经了700多个日夜的攻关,经历过80多项的严酷测试,满足了矿山各种复杂场景的使用需求。
  目前,潍柴已成功开发73款电控产品,从传统动力到新能源,涵盖8大产品系列,市场配套量超过330万台。与此同时,潍柴还在制造端持续推进全产业链创新,完成了多个工厂的智能化升级,成功入围“十四五”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最近还获评国家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
  走进潍柴高端发动机智能工厂,记者看到视觉识别、在线检测、机器人操作等先进的智能制造技术被广泛应用,全流程柔性化、智能化生产线不仅提高了产能,还能更灵活满足客户的定制化产品需求。
  “我们实现了发动机生产制造入库交互等环节、关键工序100%自动测量,以及产品质量100%智能追溯。”山东重工潍柴动力工艺研究院院长伍启华指着正在忙碌生产的智能化产线介绍道,企业正在积极构建潍柴产业大模型,用产业“智慧大脑”打造产品“最强心脏”。
  在产业链上持续布局发力,潍柴从2017年开始涉足人工智能领域应用研究,构建从战略解码、结构设计到项目落地的三层推进机制,在智能驾驶、大语言模型等十几个重点方向发力攻坚,并顺应能源应用趋势,在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大技术方向全面展开布局。
  “目前,潍柴新能源已建成覆盖电池、电机、控制器及新能源动力总成的规模化研发、制造基地。产品可广泛应用于重卡、轻卡、客车、工程机械、农业装备、船舶等多个细分领域,完成了新能源转型的关键布局。”山东重工潍柴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祝成祥说,今年上半年,潍柴新能源产品销量相比去年同期实现翻番增长。
  最近,潍柴集团以2024年度供应链板块营收2406.42亿元的成绩,位列“2025全球汽车供应链百强”第9名。据了解,潍柴的配套企业从十几年前的300家增至目前的上千家。
  如今的“链主”潍柴集团,正通过与上下游企业协同、协作、共生、共长,驱动5000亿元级生态圈向世界装备产业集群迭代进化。
千企共舞“链”就潍柴动力世界品牌
日期:2025-08-22 作者:冯玉诚 张元昊 来源:高新区报
  □本报记者 冯玉诚 张元昊
  作为山东汽车标志性产业链链主企业,潍柴集团心无旁骛攻主业,探索全产业链创新,不断引领制造业价值链向高端延伸。2024年,潍柴发动机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一,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据一席之地。
  在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朔州的一处露天矿场,一台台大型刚性矿卡满载运输下重量近500吨,支撑矿卡运转的,是一颗强大的心脏——潍柴16M33大缸径高速发动机,它能保障矿卡每天连续作业22小时以上,同时可有效应对高海拔、高粉尘、高温差等恶劣工况场景。
  “我们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行业内矿卡发动机的标准大修期是20000小时,目前我们有1000多台的矿卡发动机在海内外市场应用,而且25000小时没有经过任何大修。”山东重工潍柴动力大缸径发动机研究院院长助理张洋洋说。
  潍柴集团是中小缸径高速柴油发动机领域的领军企业,但在大缸径高速发动机领域的技术探索一直举步维艰。
  发动机电控系统(ECU)的自主可控是产业链安全与竞争力的命脉。“这块巴掌大的电路板就是我们的核心技术密码,它是矿山动力的控制系统,控制着整个发动机的‘呼吸与心跳’。”山东重工潍柴动力总经理助理、电控研究院院长刘兴义介绍道,企业组建了百人的攻关团队,历经了700多个日夜的攻关,经历过80多项的严酷测试,满足了矿山各种复杂场景的使用需求。
  目前,潍柴已成功开发73款电控产品,从传统动力到新能源,涵盖8大产品系列,市场配套量超过330万台。与此同时,潍柴还在制造端持续推进全产业链创新,完成了多个工厂的智能化升级,成功入围“十四五”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最近还获评国家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
  走进潍柴高端发动机智能工厂,记者看到视觉识别、在线检测、机器人操作等先进的智能制造技术被广泛应用,全流程柔性化、智能化生产线不仅提高了产能,还能更灵活满足客户的定制化产品需求。
  “我们实现了发动机生产制造入库交互等环节、关键工序100%自动测量,以及产品质量100%智能追溯。”山东重工潍柴动力工艺研究院院长伍启华指着正在忙碌生产的智能化产线介绍道,企业正在积极构建潍柴产业大模型,用产业“智慧大脑”打造产品“最强心脏”。
  在产业链上持续布局发力,潍柴从2017年开始涉足人工智能领域应用研究,构建从战略解码、结构设计到项目落地的三层推进机制,在智能驾驶、大语言模型等十几个重点方向发力攻坚,并顺应能源应用趋势,在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大技术方向全面展开布局。
  “目前,潍柴新能源已建成覆盖电池、电机、控制器及新能源动力总成的规模化研发、制造基地。产品可广泛应用于重卡、轻卡、客车、工程机械、农业装备、船舶等多个细分领域,完成了新能源转型的关键布局。”山东重工潍柴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祝成祥说,今年上半年,潍柴新能源产品销量相比去年同期实现翻番增长。
  最近,潍柴集团以2024年度供应链板块营收2406.42亿元的成绩,位列“2025全球汽车供应链百强”第9名。据了解,潍柴的配套企业从十几年前的300家增至目前的上千家。
  如今的“链主”潍柴集团,正通过与上下游企业协同、协作、共生、共长,驱动5000亿元级生态圈向世界装备产业集群迭代进化。

- 今日高新版权所有 华光照排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