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25年07月18日  
往期查询
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高新区报>关注
  “占地60多亩,温室大棚有10000余平方米,多肉的品种120多个。”在潍坊高新区清池街道丁家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广发多肉种植基地,90后负责人丁玺琛用数据勾勒出基地的规模。自2019年接手这里,他便与一盆盆小多肉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何种好、如何卖好,成了他每天思考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种植、培育多肉可是个技术活!其中包括温度、湿度的把控,土壤的配方,病虫害的防治等多种因素。”丁玺琛解释,单是配土每个多肉品种所需颗粒土的成分、密度都不相同,而像“乒乓福娘”这个品种,一见酸性水便会出现腐烂现象,对水质要求格外严格。
  广发多肉种植基地培育的多肉品种多为冬型种,主要在春秋季出货,夏季管理相对简单,是多肉种植的农闲时节。“农闲我们可不能闲!”丁玺琛一有空,就会和工作人员探讨多肉种植技术,还会组织技术骨干到先进地区学习种植经验。
     种得好,更要卖得了。“刚开始我们到江苏等地,对接一些大的电商、经销商,一家一户去跑,依靠着物美价廉,客户慢慢稳定,销量也逐渐增加。”丁玺琛介绍,目前基地每年的销量大约在70多万盆。
  不过,多肉市场并非一帆风顺。“前几年市场环境好的时候,收益非常可观,2020年还能为村集体带来百十万的收益。”丁玺琛坦言,近两年,多肉市场环境远不如从前。危中有机,事在人为!面对形势变化,广发多肉种植基地及时规划应对。“一方面我们继续整合多肉品种,发展新的客户;另一方面,培育更高端、技术难度更大的热带植物等其它品类,寻找新的收益点。”丁玺琛对未来充满信心,他表示将依托基地现代化的温室大棚,拓展更多种植业务,助力集体经济增收。
  从一株株小小的多肉,到年销70多万盆的规模化产业;从最初的摸索前行,到如今的主动求变,丁玺琛和广发多肉种植基地的故事还在延续,这也是农业转型升级的生动缩影。
           文/赵世军 郑晓光
           图/李 凯
90后新农人玩转多肉经济
日期:2025-07-18 作者:赵世军 郑晓光 来源:高新区报
  “占地60多亩,温室大棚有10000余平方米,多肉的品种120多个。”在潍坊高新区清池街道丁家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广发多肉种植基地,90后负责人丁玺琛用数据勾勒出基地的规模。自2019年接手这里,他便与一盆盆小多肉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何种好、如何卖好,成了他每天思考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种植、培育多肉可是个技术活!其中包括温度、湿度的把控,土壤的配方,病虫害的防治等多种因素。”丁玺琛解释,单是配土每个多肉品种所需颗粒土的成分、密度都不相同,而像“乒乓福娘”这个品种,一见酸性水便会出现腐烂现象,对水质要求格外严格。
  广发多肉种植基地培育的多肉品种多为冬型种,主要在春秋季出货,夏季管理相对简单,是多肉种植的农闲时节。“农闲我们可不能闲!”丁玺琛一有空,就会和工作人员探讨多肉种植技术,还会组织技术骨干到先进地区学习种植经验。
     种得好,更要卖得了。“刚开始我们到江苏等地,对接一些大的电商、经销商,一家一户去跑,依靠着物美价廉,客户慢慢稳定,销量也逐渐增加。”丁玺琛介绍,目前基地每年的销量大约在70多万盆。
  不过,多肉市场并非一帆风顺。“前几年市场环境好的时候,收益非常可观,2020年还能为村集体带来百十万的收益。”丁玺琛坦言,近两年,多肉市场环境远不如从前。危中有机,事在人为!面对形势变化,广发多肉种植基地及时规划应对。“一方面我们继续整合多肉品种,发展新的客户;另一方面,培育更高端、技术难度更大的热带植物等其它品类,寻找新的收益点。”丁玺琛对未来充满信心,他表示将依托基地现代化的温室大棚,拓展更多种植业务,助力集体经济增收。
  从一株株小小的多肉,到年销70多万盆的规模化产业;从最初的摸索前行,到如今的主动求变,丁玺琛和广发多肉种植基地的故事还在延续,这也是农业转型升级的生动缩影。
           文/赵世军 郑晓光
           图/李 凯

- 今日高新版权所有 华光照排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