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心美家四个一,潍坊高新——
多元融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日期:2025-03-28 作者:柳翠瑛 来源:高新区报
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周一节心理健康课、每个学生掌握一门课堂乐器、人手一根跳绳,近年来,潍坊高新区凭借“体心美家”四个一的教育工作路径,从跨学科、多维度、真情境出发,全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学生多元发展筑牢根基。
上午第一节课,潍坊高新双语学校的操场上便热闹非凡,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正激烈地进行着一场足球比赛。赛场上,选手们奋力拼搏;赛场下,同学们摇旗呐喊,场面十分热烈。
潍坊高新双语学校积极落实“每天一节体育课”,创新采用“专业体育教师课堂+非专业体育教师课堂+大板块体育课堂”三维联动模式,有效破解师资不足与场地有限的难题,打造出参与度高、实效性强的特色体育教学课堂。
“就拿非专业教师课堂来说,主要以感统训练和游戏为主。我们组织体育组专业老师提供视频指引与专业讲解,助力跨学科任教老师清晰掌握体育课的上课流程、组织方法、安全保障要点、应急处理方法,以及适配各年级的趣味体育活动设计与跨学科教学策略。”潍坊高新双语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主任王静介绍道。
如今,“身上有汗、脸上有笑、眼中有光”的积极变化,正在潍坊高新区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身上悄然呈现。潍坊高新区教体局指导各学校充分挖掘、利用校园空间资源,巧用走廊、校园“边角料”打造“微操场”,营造出“人人可运动、处处能锻炼、时时可参与”的校园体育氛围。同时,凭借“人手一根跳绳”,潍坊高新区将“跳吧爸妈”亲子跳绳活动纳入跳绳季,进一步密切亲子关系,推动家校共育。
“我要表扬薛婉余同学,有一次我忘记带彩笔,他主动借给我,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值得我学习。”近日,在潍坊高新区东华学校蓉花里校区,一堂别开生面的心理健康课在操场上开展。心理健康辅导老师将传统丢手绢游戏巧妙地融入到课堂中,鼓励学生勇敢展现自我,发现他人优点,在游戏过程中增强团队意识与班级凝聚力。
东华学校秉持“培养内心充盈、行动坚定的东华少年”目标,配齐建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并充分借助数字赋能,快速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
“我们还组建了班教导组,时刻动态关注学生情况。比如,读写课上老师会通过学生的读写作品留意其情绪变化,美术课上依据学生的色彩搭配洞察情况等,再结合这些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守护学生身心健康。”潍坊高新区东华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潘俊红说道。
从东华学校的心语小屋,到清平小学的心灵驿站,再到智谷学校的慧心工作室……“每周一节心理健康课”在潍坊高新区各学校全面铺开。潍坊高新区逐渐构建起“典型引路——全域联动——辐射区外”的心理健康教育生态,将学生身心健康作为核心目标贯穿教育全程,持续推动区域心理教育从“单点突破”迈向“全域共进”。
陶笛,因便于携带、易于演奏、音色优美,深受大众喜爱。如今,在潍坊高新区东风学校,“生生吹陶笛、处处闻笛声”已成为校园日常景象。这一育人成果便得益于潍坊高新区推行的“每个学生掌握一门课堂乐器”的教育举措。
在东风学校五年级四班,学生们在老师的指挥下,专注地练习陶笛演奏。自2018年起,陶笛教学成为东风学校的特色音乐课程,迅速在全校引发学习热潮,累计已有1800人次参与学习。
“陶笛小巧便携,被称作‘口袋里的音乐精灵’,入门门槛低,既能演绎多种风格音乐,又能锻炼学生手脑协调性。学生使用的树脂陶笛性价比较高,对教学而言普惠性、普及性强。基于这些优势,学校将陶笛定为美育育人的首选乐器。”潍坊高新区东风学校音乐教师左志龙介绍。
“通过老师教导和自己练习,我现在会看谱,也能吹奏一些曲目了。学习紧张时吹一吹,既能缓解压力,又能陶冶情操。”东风学校学生任一诺说道。
潍坊高新区教体局学生发展科科长宋涛表示:“高新区将持续依托生命成长课程,牢固树立‘身心健康第一’育人理念,推动单一课程向融合生态转变,普适教育向精准干预转变,校园实施向社会协同转变,全方位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文\柳翠瑛 图\李 凯 卢嘉玟(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