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效办成一件事”推动营商优化,高新区——
唱好“三首歌” 一起向未来
日期:2024-05-10 作者:高鹏 来源:高新区报
 |
动力装备国际配套产业园 |
 |
元宇宙未来创新谷 |
 |
航空航天产业园 |
编者按 5月8日,《潍坊日报》头版刊发《以“高效办成一件事”推动营商优化,高新区——唱好“三首歌” 一起向未来》,对我区用心唱好“招引歌”“服务歌”“共赢歌”,以优化营商推动重点项目快建设、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做法经验进行重点报道。本报现全文转载。
《潍坊日报》通讯员 高鹏
好的歌曲是一种情感表达,总能让人感同身受、沉浸其中,并形成紧密联系。好的营商环境就像好的歌曲,高新区全力以赴以“高效办成一件事”推动营商优化,用心唱好“招引歌”《终于等到你》;“服务歌”《我在你左右》;“共赢歌”《明天会更好》。
“三首歌”唱的是高新区服务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承诺保障,是帮助企业不断攀高逐新的阶梯桥梁,更是推动企业向新而行、奔向科技创新“星辰大海”路上的不竭力量。
《终于等到你》
发力招引,积蓄发展动能
企业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而招商引资则是吸引这些“动力”的关键所在。
高新区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适应新常态、推进新发展的关键之举,坚持“龙头引领、园区承载、基金赋能、链式聚集”,大力开展基金招商、产业链招商和园区招商,围绕省十强产业、市新产业赛道和高新区优势产业,与潍柴、歌尔、福田汽车成立联合招商专班开展精准对接,加快落户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
航空航天产业是高新区创新资本招商模式,“从无到有”培育起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与知名基金公司合作招引优质项目。如今,航空航天产业园已落户鑫精合、宇航推进、星途探索等众多企业,成为高新区产业版图中的重要一极。
动力装备国际配套产业园是潍柴成长为万亿级企业的重要一步,也是潍坊打造“国际动力城”的重大举措。高新区发挥潍柴品牌影响力和行业优势,根据潍柴集团供应商名单,一个一个对接需求,一个一个定制服务方案,跑遍大江南北,对接国外企业,一批规模化、高精尖、新动能企业,串起一条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链。
元宇宙产业链是高新区重点布局的未来产业链条,事关高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大局。为强化产业链协同,高新区以歌尔为龙头,加速上下游产业链聚合,已聚集浪潮华光、元旭半导体等约50家硬件制造企业,引育歌尔创客、科明数码、同心视界等100余家内容生产企业。
事实证明,明确清晰的招引思路,传递给企业的是最直接、最强烈的合作诚意。
竞逐新质生产力,必须放弃传统的粗放招引,以高质量招引促进高质量发展。高新区紧盯“大高外强”,持续攻坚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招引,全力推动高端项目量质齐增。
3月1日,高新区投资合作促进局投资绩效科科长张树栋与市、区招商队伍一起,乘坐高铁从北京返回潍坊。一天时间往返,高新区北京光华荣昌汽车部件项目成功签约落地。
北京光华荣昌汽车(集团)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100多项专利,此前已与潍坊高新区先进制造业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如今实现本地化配套,双方合作更进一步。
为推动项目快落地、快投产,高新区提前介入满足企业需求:协调1万平方米的厂房,早在签约前就落实到位;通过春风行动招聘会、校企合作等方式解决用工问题……项目落地,水到渠成。
今年一季度,高新区“双招双引”快马加鞭未下鞍,参加粤港澳大湾区潍坊行推介会,赴北京、深圳、济南等地区开展精准招商20余次,全力以赴“抢”项目——终于等到你。
《我在你左右》
用心服务,释放发展活力
企业引进来,就要唱好“服务歌”,要陪伴左右,而不是置之不顾。
过去传统的招投标活动不仅程序繁琐,还需要反复跑,制作大量纸质标书、出行等费用也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为营造公开公平公正高效的招投标环境,高新区探索建立预先沟通、服务前移、指导前置等工作机制,不断拓展“全程网办”成果运用,进场登记方式由“线下人员到”变为“线上材料到”,项目进场登记、发布公告实现“即传即办”,确保进场服务随时“在线”,全力保障重点项目争分夺秒进场施工。
近年来,高新区自我加压持续推进“一号改革工程”走深走实,着眼“高效办成一件事”,推动涉企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转变,将“每个人每个单位都是高新区的营商环境”工作导向落实到办好每一个证、办好每一件事上,高效便捷成为真实可感的政务体验。
“一证”准营——一张许可证囊括多项经营许可,企业办事不必挨个部门跑,证照“三联办”,拿证即开业;
“一事”集成——多个关联事项从“一堆事”变为“一件事”,“串联”变“并联”,项目加速跑;
“一网”通办——打通部门间的信息孤岛,数据跑路实现要件共享、同步办理,业务“浞好办”,企业更轻松。
常规动作要做好,创新做法也不能少。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背景下,如何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创新服务是高新区关键解题思路。
搭建数字金融平台,对企业精准画像,形成较为全面、客观的企业信用评级,系统根据评分结果自动实现银行金融产品与企业融资需求的精准匹配,打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最后一公里”;
搭建国家内燃机、磁悬浮等一批高端产业计量平台,将产业计量嵌入产业全链条、全周期、全过程,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助力产品质量提升。如“磁悬浮节能降碳计量服务”项目,已有天瑞重工、奥新医疗等20余家上下游企业链入平台;
推动企业申报专利导航,通过专利信息资源的运用为企业布局未来,分析化解风险隐患,指引企业将专利与技术、产业、经济紧密结合,提升企业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和竞争力;
……
优化营商环境,不是拉大嗓门“喊口号”,而是常在企业左右用心“办实事”。一系列创新服务持续供给,高新区优化营商环境步步为“营”,企业成长自然步步为“赢”。
《明天会更好》
坚定承诺,攒足发展后劲
政府如何与企业融合为一个有机生态系统,如何成为企业深入扎根、离不开的地方?这种“深度绑定”基于稳定的发展预期。
企业需要一个制度化、连续性的政策环境。
为让企业更加敢干敢闯敢投,在产业发展的关键阶段,高新区都会专门出台支持高质量发展措施,并确保政策供给的持续输出和精准高效,不断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难点”“堵点”。以元宇宙产业为例,为抢先布局新赛道,高新区以政策创新集聚起先发优势。
高新区专门组建了元宇宙产业发展局,出台专门文件,把元宇宙产业作为未来产业落子布局的重要突破口,集成整合全区资源,抓好元宇宙发展谋划、产业协作和链条延伸,及时解决产业发展重大问题,有效避免无序扩张和同质化竞争;依托潍坊软件园,引进社会智库搭建“潍坊科技超市”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为元宇宙产业链企业精准“画像”,靶向推送相关政策,并配合市级层面推出发展元宇宙产业“22条新政”,拿出真金白银助力企业加速“破茧成蝶”。
各种有针对性、大力度的惠企政策,让元宇宙企业在创新研发、成果转化、市场拓展时更有底气,去应对新赛道的风险和波动。
企业需要政府一个明确的态度、高效的行动。
企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的持续关注和支持。“只要你还需要我,我一定会给你如初暖和。”在高新区,这句话不仅是对企业的承诺,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山东宇航推进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有着增资扩产的迫切需求,高新区便为企业量身定制了全新厂房。
“现在我们看到的总装生产线已经初具规模了,基本上具备一个小批量的加工能力,后期会布置水动力实验和挤压液流实验。”今年2月份,在航空航天产业园二期,宇航推进潍坊基地负责人黄辉见证了航天发动机总装生产线的安装调试。
营商环境越优,政企“契合度”越高,这是一个双赢局面。企业“根深树茂”,随之而来的是生产要素的加速集聚:先进制造业企业带来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科创企业带动人才引进和技术迭代,服务业企业带来城市能级的跃升……
坚定承诺,一拼到底。越来越多的“本地凤”“外来凤”“还巢凤”企业,在向新而行的未来赛道上,成为高新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原动力。
作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地,高新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聚焦聚力深化大开放、拓展大招商,将坚持“亲清有为”理念,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为更好潍坊建设贡献高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