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缺设备缺伙伴缺人才,潍坊生物医药产业园筑巢引凤建生态
一个共享平台,三年“毕业”21家企业
日期:2023-11-10 作者:张蓓 来源:高新区报
编者按 11月5日,《大众日报》刊发《一个共享平台,三年“毕业”21家企业》,对我区通过搭建公共技术平台、引进国内顶尖科研院所、拉长增厚产业链条等途径,帮助初创企业解决发展难题的经验做法进行了报道。本报现全文转载。
《大众日报》记者 张蓓 通讯员 尹婷婷
经过市场一年半验证后,HPV检测试剂盒营收达6000万元,成为山东三医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又一拳头产品。他们计划11月上旬发起一场公益活动,一年内在全国免费发放1000万人份试剂盒。
回想过程,并不轻松。三医生物致力于细胞技术研发和应用,全国有3个研发中心。两年前,团队在HPV体外检测方向有了新成果,但生产成了难题。董事长石棋说,若自建车间,投入大、认证慢,少则一年半,多则两年。但抢占市场份额的箭已在弦上,3000多例的临床试验已完成,手续完备的试剂盒面临上市。他们辗转全国6个城市后,终于找到了落脚点。
石棋把记者带到潍坊生物医药产业园一处GMP净化生产车间,试剂盒就产自这里。“去年5月搬入,6月生产,8月就有了税收,投产时间提前了一年半。”石棋说。
“研发所需的设备及中试平台投资,不是初创企业所能承受的,我们投资1.2亿元打造了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含研发、中试两大平台,预约匹配、动态共享。”潍坊生物医药产业园孵化部部长沈晓艳说,以600M核磁共振谱仪为例,设备价值580万元,一年仅维护费就达10万元。作为公益性研发平台,园区企业只需支付设备使用基本耗材等费用。今年,园区又投资700余万元购置了十几台研发仪器设备。
技术的突破,依赖的是完整的研发、生产体系。针对生物医药企业规模偏小、实力较弱的情况,潍坊高新区打造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园,把247家生物医药企业装进园区,精心培育,让产业加速成势。近两年这些企业营收增长均超8%,今年前9个月实现营收101亿元,生物医药成为全区支柱型产业。
近三年,有21家中小微企业通过共享平台,实现了技术及产业化新突破,发展壮大后从园区“毕业”。眼下,三医生物也在潍坊高新区找好新厂房,计划建设3500平方米生产基地,用于细胞外囊泡制备、再生医学研究、医疗器械和药品研发。
三医生物还计划为HPV阳性患者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通过检测、杀病毒、清洁、修复4样产品,清除HPV病毒,修复受损宫颈组织,因此还需要生产抗病毒类产品。
为破解产业“集而不群”难题,产业园成立区级生物医药产业链党委,并组建潍坊市生物医药产业联盟,推动企业信息联通、订单共享、产能对接。
在抱团发展中,石棋接触到了园区做消杀产品的企业山东沙多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沙多普生物有现成的妇用抗病毒洗涤产品,但因缺乏渠道销售,不是主打产品。若合作,三医生物不用自己生产,沙多普生物也能多一个主打产品,实现产业产品全链条贯通。仅用一天时间,双方一拍即合,沙多普生物的产品直接嫁接到三医生物套装产品中,很快第一批套装产品下线,现已进入全国部分医院、连锁药店和诊所。量产后,预计套装产品年销售额可达2亿—3亿元,仅抗病毒产品这一项就达5000万—6000万元。
人才稀缺、科研创新能力不足,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园区企业山东贝瑞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卵黄抗体蛋白的研发和生产,此前产品大都用在家畜、家禽身上。今年上游养殖业不景气,企业将目光放在了人和犬猫身上。转型迫在眉睫,但人才和核心技术的缺乏,让公司总经理刘金龙很是头疼。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产业园聘请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副研究员崔凯为园区服务中心副主任,推动共建“国字号”科研平台。近日,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王金全团队帮贝瑞康解决了从宠物猫身上提取病毒的难题,成功研制出三联疫苗,目前已进入中试阶段。据介绍,近一年来,产业园先后将中国农科院20多名专家人才请进园,25家园区企业从中受益。
日前,中国农科院潍坊生物营养健康研究中心、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正式落户产业园。“相当于在园区打造了一个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器’,将全面提升全区生物营养与农产品行业发展水平。”潍坊生物医药产业园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张卫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