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23年09月29日  
往期查询
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高新区报>中秋·国庆特刊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今年以来,高新区聚焦“七个加力突破”,全力拼经济、抓发展,坚决扛牢经济强区责任担当。在潍坊市2023年上半年重点工作“争星夺旗”考核中,高新区重点工作指标得到七颗星,综合位次在14个发展主体中居第一位。
  1—7月份,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税收、限上社零额等15项指标总量均居全市前3位,其中批发、零售、住宿、规上服务业营收等6项指标贡献了全市1/4以上的份额。实施规上工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企业“三个倍增”计划,新纳统“四上”企业39家。元宇宙产业新入选省“雁阵形”产业集群、入选集群总数达到4个。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3.2亿元、增长69.2%,总量和增速均居全市第1位。
  拼项目 锚定发展主战场
  抓项目,强动能;抓招商,扩增量;抓创新,增活力;增外贸,促发展;惠民生,优环境……全区上下聚力巩固“稳”的底盘,发力扩大“进”的势头,努力拼出“胜”的战果,冲刺“后半程”,力争“全年赢”,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日前,潍坊首家省“独角兽”企业潍坊力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高新区投资的力创科技产业园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未来,这里将建成全球一流的发动机电控总成生产基地。
  “我们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发动机电控总成系统、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生产基地。”力创科技产业园项目管理负责人周军鹏表示,项目规划建设智能化厂房7栋,同时配套研发中心、实验楼和综合楼,目前部分厂房已投入使用,剩余单体装饰装修工程正在紧张进行。
  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高新区积极探索工业地产开发模式,由国有企业根据企业生产需求建设定制化厂房,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以及后期交付使用,全流程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全力推进产业园加快建设。
  一个重点产业项目就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能释放出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拉动区域经济蓬勃发展。高新区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树立“项目为王”工作理念,牢牢把项目建设抓在手上,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全面起势,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定步伐。
  作为一家从事高端农业装备零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山东东皓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已与潍柴雷沃、中联重科、约翰迪尔等多家国内外一流的农机制造企业展开合作。公司高端智能装备制造项目建设如火如荼,预计今年年底前交付使用。
  “原计划工期应该是两年,现在基本会在8个月之内全部完成。”山东东皓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伟表示,项目主要建设四个主体,包括办公楼、研发中心和两栋生产车间。“建设工期非常快!”李伟向记者道明了原因,一方面企业订单多,倒逼工期加快;另一方面则是得益于高新区在项目建设上的全流程包靠服务。
  瞄准储能新兴产业,高新区正全力推进液流储能电池项目建设。液流电池是解决大规模长时储能的最优方案之一,能有效解决锂电储能使用寿命短、热储能效率低等难题,可广泛应用于电网调峰、风能发电、光伏发电及应急电源系统等领域。
  目前,规划建设的2GW储能产业园、6条全自动液流电池生产线和储能研发中心正加速推进。其中,2GW全钒液流电池生产线(一期)建设项目已经实现部分投产。“我们这条全自动电堆生产线,可以把电堆优良率从95%提高到99.99%,极大地提高了一致性和良品率,可减少整个生产过程中物料的损耗,产能提高5倍。”液流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郝伟东说。
  拼项目是拼经济的重要抓手。高新区创新完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机制,130个省市县三级项目建设推进顺利,1—8月份,26个省市重点项目投资完成量、投资完成率、投产率均居全市第一方阵。
  “目前,歌尔光学产业园、福田汽车数字化工厂等34个产业项目已经建成投产。近期,开工建设海王智慧医药物流园、磁悬浮动力装备产业园等一批高质量发展项目,高新区抓住用好施工黄金期,持续掀起项目建设热潮。”高新区经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培海说。
          记者/裴悦廷
  拼招商 链上发力见真章
  今年以来,高新区把全力以赴拼经济、铆足干劲抓项目作为首要任务,扎实开展新经济新产业“双招双引”突破年活动,加强专班包靠,用心用力服务,为项目建设加油助力,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推动更多优质项目落户。
  作为今年全区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纳硒生物禽用抗体新型兽药项目总投资1.7亿元,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产值2.5亿元、利税8000万元,进一步发挥补链、延链、强链作用,扩大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朋友圈”。
  看着已经完成主体建设的办公楼,项目负责人潘志海道出了心里话:“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基础雄厚,在这边落户便于企业更好更快发展。高新区营商环境得力,招商引资的政策对我们很有吸引力。”潘志海直言,企业依托华南农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的抗体技术,打破了传统卵黄蛋白抗体的生产工艺,在全国属于首创。
  “建设速度非常快,基本上每半个月主体就增高一层,现在我们正在加紧建设,争取及早投入使用。”潘志海欣喜地说,服务企业专员每周至少到项目现场三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助力企业发展,
  项目不仅要招得来,更要落得下、发展好。总投资3亿元的山东惠风精密智能机电设备生产科研基地项目,自开工以来,在项目专班的帮助下先后解决了土地清表、手续办理、建设施工道路等难题,让项目建设走上“快车道”。
  “高新区定位符合企业将来的发展方向,我们已经有部分设备进入调试和生产阶段了。”在项目新建的厂房内,山东惠风精密机电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涛边走边向记者介绍新设备,“项目建好后,马上面临招工和上下游企业的对接问题,服务企业专员一次次上门帮助协调各种资源,落实问题从来不过夜,所以我们觉得在高新区发展特别幸福。”
  紧盯产业发展前沿,高新区着力引进“大高外强”项目,加快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迭代升级。总投资10亿元的北汽福田智能数字化工厂项目利用既有厂房进行升级改造,建设自动化焊装生产线、柔性化总装生产线,目前已转入满负荷生产状态。
  “项目立足自动化和智能化,以焊装车间为例,新上机器人1000多台(套),自动化率达到了90%以上,将成为我们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北汽福田高新厂区党群工作部部长曾事成看来,高新区良好的工业基础和营商环境,是企业迸发生产力的沃土。“这个项目今年4月份投产,现在是一边建设一边生产,8月份月产量达到2500台,预计全年完成产销3万台,新增产值30亿元。”
  “目前,各地双招双引热火朝天,对优质项目你争我抢,拼政策、拼资源。高新区为了能招引更多优质项目,唯有大力做好服务,靠拼服务赢得客商。”高新区投资合作促进局党委书记、局长董玉伦说。
  在招商重点上,高新区着眼于做强主导产业,壮大新兴产业,深入开展园区招商、基金招商、以企招商,推动主导产业持续壮大、新兴产业加速起势。在政策支持上,相继出台支持高质量发展,支持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元宇宙产业发展以及招商引荐人奖励等系列支持政策,构建形成重点突出、优势互补的政策体系。在招商方式上,坚持把龙头企业本地化配套作为最直接、最有效的招商,与潍柴、歌尔、福田联合成立专班开展点对点招商,加快引进产业链上下游项目,不断建链、补链、延链、强链。
              记者/冯玉诚
  拼创新 科技创造新增量
  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近年来,高新区坚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出了聚焦前沿、资源集聚、补链强链、平台赋能等一系列“组合拳”,以诸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科技创新成果,赋能更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高新特色的发展之路。
  5纳米,你能想象到究竟有多长吗,它只有头发丝直径的十万分之一。山东新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车用尿素液超纯过滤系统对车用尿素液过滤精度达到了5—10纳米,可有效去除车用尿素液中的有害物质,从而更好地净化汽车尾气。
  “新蓝环保始终围绕行业的难点、痛点,完成车用尿素快检等几十项创新,超前布局车用尿素液加注站模式,创新工业物联网应用,加快实现整个行业的数字化改造。”山东新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胡坚南说,在三到五年内完成公司转型,有望实现十倍增长,产值达到20亿。
  如果说新蓝环保把车用尿素液过滤精度做到了纳米级,那么来自山东奥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3.0T四肢关节磁共振成像系统,则为医生们装上了高清的“透视眼”。在它面前,神经纤维等人体组织纤毫毕现,为医生精准诊疗再添一把利器。
  “目前,3.0T四肢关节磁共振产品已在山大齐鲁医院等多家医院装机使用。它的突出优势是高清、快速、静音、体积小、重量轻,超过国外同类产品的技术和功能水平。”山东奥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培勇说,目前奥新医疗已经开始研发布局3.0T新生儿磁共振、1.5T大孔径介入磁共振等项目,为下步发展积蓄动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高新区始终践行“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初心使命,不断放大“高”和“新”两大优势,持续增强科创能力。今年以来,高新区的科技创新工作实现新突破,多项工作已接近或超过上年全年水平。目前争取上级科技项目资金、技术合同成交额、科小企业入库量分别为去年全年的1.5倍左右;牵头的国家高新区、省开发区考核排名稳居全国全省第一方阵,承担的11项市综合考核指标总成绩居全市第1位。
  “我们创新融合产业链,健全完善科技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实施高企倍增行动,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92%,充分发挥11家‘国字号’、83家‘省字号’平台作用,为人才创新搭建广阔舞台,联合金融部门推出科创贷,新增科技小微企业贷款40亿元。建立15个‘七科’服务专班,持续推行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对企业科技创新进行精准服务。”高新区科技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玉荣说,通过实施“创新融合工程”,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记者/聂玉金
  拼环境 细微之处皆营商
  “现在康复大厅医疗设备多,病房环境和康复训练环境不错,老伴儿在这里做康复效果非常好,我们都很满意。”说话间,患者家属王先生难掩激动之情。前段时间,王先生的妻子因左侧肢体活动受限,前来进行康复治疗。随着潍坊市高新康复医院的启用,让他们感受最深的,不仅是就诊环境的改善,还有像下肢步态机器人、平衡功能训练系统等一系列设备设施的应用,为康复提供了坚实保障。
  据悉,潍坊市高新康复医院设计床位484张,一期开放300张。同时,新上设备达600余台。一流的设备设施和专业的医疗服务,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便利、更高质量的就诊服务。
  “潍坊市高新康复医院今年7月10日启用,现有临床科室26个,康复亚专科9个,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60名。”潍坊高新区人民医院院长张国庆介绍,医院将持续加强中西医协同下的“防、治、康、养、教”一体化建设,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专业的医疗卫生服务。
  “今年以来,高新区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目前拥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00余家,其中三级甲等医院4家。我们深入开展群众看病就医不够便利问题专项整治,已全部完成17项工作目标。”潍坊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高新管理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郭元东说。
  一项项举措,让“健康高新”建设成色更足;一所所学校,则让“高新教育”发展亮色更显。
  新学期,高新区东华学校蓉花里校区刚刚投入使用,420余名学生在此开启了丰富多彩的小学生活。“东华学校蓉花里校区按照36个教学班进行设计,扩增学位1600余个。我们实施‘二合一’的管理模式,实现了师资、课程等资源的共享,为孩子成长提供优质教育环境。”潍坊高新区东华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潘俊红说。
  东华学校蓉花里校区是高新区持续扩增优质教育资源的一个“缩影”。高新区充分挖掘内部资源,优先保障学校建设,并创新采用装配式施工工艺保障工期,多举措整合校园空间资源、开拓学校空间,满足适龄儿童的入学需求。“今年高新区累计投资10亿元,新建、扩建、改建14所中小学、幼儿园,新增公办学位1.5万个,新增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潍坊市教育局高新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玉良介绍,高新区还狠抓教育教学的特色发展,信息化课堂建设、幼小衔接课程设计等方面成果颇丰,先后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两项,还获得了300余项省市级荣誉。
  “在这么好的环境里唱唱歌、弹弹琴,真是一种享受。”在金马路上的一处公园里,市民易先生正和几位老伙计排练节目,大家伙儿谈笑风生,怡然自得。星罗棋布的口袋公园、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多姿多彩的园林绿化,已成为装点高新市民幸福生活的最美底色。
  “城管中心持续抓实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投资约4亿元,完成北海一巷拓宽改造、张面河排口综合整治等多项工程,高新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工程计划10月底投入使用。深入推行道路深度保洁、增花添绿、‘落土’整治等工作,全面提升市民幸福感、获得感。今年上半年,高新区在中心城区城市管理考核中获得第一名。”高新区城管中心副主任冯进修说。
  在细微之处尽显营商环境之优,家门口有“医靠”、就近能入学、出门即进园……高新区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民生实事抓起,让“幸福指数”节节攀升,让民生福祉更有“质感”。
            记者/赵世军
  拼外贸 优内强外拓市场
  经过持续不断的创新驱动,高新区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细分行业里做大做强,实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齐头并进,多点开花。前三季度,高新区预计完成进出口额超500亿元。
  在潍柴集团,一台WH28大缸径发动机正在进行试车工作,类似于这样的大缸径发动机在全球只有少数企业才能独立生产。
  大缸径是指气缸内径超过150毫米的发动机,它是发电机组、海洋巨轮的动力核心。今年以来,潍柴以大缸径发动机为战略引擎,带动全系列、全领域的发动机应用,并以此拓展到动力总成整体解决方案,同时协同集团整车整机业务实现重大突破。未来,潍柴将以能源电力业务为核心业务,以商用车及工程机械动力为重点,并将非洲作为接下来的重要出口市场,实现海外市场的不断拓展。
  在山东赛马力发电设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排排的发电机组已经整装待发,即将发往海外市场。目前公司70%以上的产品出口到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公司海外订单量更是节节攀升。“这几年我们的海外市场迎来一个爆发式增长,今年产值同比增长100%。”山东赛马力发电设备有限公司公共事务部总监程晶晶介绍,利用公司核心竞争优势,在非洲建立100兆瓦天然气电站,在菲律宾建立仓库及销售体系,可以满足当地的电力供应。
  据了解,赛马力创建于2007年,是一家集产学研为一体的高端智能环保发电装备制造企业,每年研发投入占比约6%左右,已申请专利150余项。十几年坚持自主创新研发,成就了赛马力发电机组在国内外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未来,赛马力将争取把市场覆盖至东南亚、非洲、中东等国家和地区,让全球都能用上潍坊生产的产品。
  在手机系列膜片领域,我国每10部手机就有7部用华滋圆刀机所做的模切件。成立于2012年的山东华滋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依靠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成为模切自动化设备和解决方案行业的领跑者。近年来,华滋不断布局国际市场,产品供不应求。
  “凭借先进的模切技术,华滋已与美国、荷兰、新加坡、西班牙等30多个国家建立合作。”山东华滋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总监赵聪说,未来将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联合,在美国、欧洲和东南亚等地,建立更加完善的营销和售后服务体系,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占领更大的国际市场。
  今年以来,高新区在扩大对外开放上持续加力突破,创新实施多项举措,推动外贸发展“节节高”。“在抓好潍柴、特钢等龙头企业外贸提质增效的基础上,组织110家企业免费投保出口信用保险,为中小微企业出海兜底撑腰。”高新区科技局党委委员、商务科科长罗进说,落实外贸优惠政策,争取上级资金7000余万元,精准帮扶重点企业;充分发挥“双仓”作用,靶向争取渤海湾集团等外贸资源回流高新区,最大限度对冲外贸缺口;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驱动,新签订海外订单超过15亿元。
              记者/尹婷婷
以实干担当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开局之年看高新——
何以突破?唯拼!
日期:2023-09-29 作者:裴悦廷 冯玉诚 聂玉金 赵世军 尹婷婷 来源:高新区报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今年以来,高新区聚焦“七个加力突破”,全力拼经济、抓发展,坚决扛牢经济强区责任担当。在潍坊市2023年上半年重点工作“争星夺旗”考核中,高新区重点工作指标得到七颗星,综合位次在14个发展主体中居第一位。
  1—7月份,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税收、限上社零额等15项指标总量均居全市前3位,其中批发、零售、住宿、规上服务业营收等6项指标贡献了全市1/4以上的份额。实施规上工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企业“三个倍增”计划,新纳统“四上”企业39家。元宇宙产业新入选省“雁阵形”产业集群、入选集群总数达到4个。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3.2亿元、增长69.2%,总量和增速均居全市第1位。
  拼项目 锚定发展主战场
  抓项目,强动能;抓招商,扩增量;抓创新,增活力;增外贸,促发展;惠民生,优环境……全区上下聚力巩固“稳”的底盘,发力扩大“进”的势头,努力拼出“胜”的战果,冲刺“后半程”,力争“全年赢”,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日前,潍坊首家省“独角兽”企业潍坊力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高新区投资的力创科技产业园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未来,这里将建成全球一流的发动机电控总成生产基地。
  “我们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发动机电控总成系统、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生产基地。”力创科技产业园项目管理负责人周军鹏表示,项目规划建设智能化厂房7栋,同时配套研发中心、实验楼和综合楼,目前部分厂房已投入使用,剩余单体装饰装修工程正在紧张进行。
  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高新区积极探索工业地产开发模式,由国有企业根据企业生产需求建设定制化厂房,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以及后期交付使用,全流程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全力推进产业园加快建设。
  一个重点产业项目就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能释放出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拉动区域经济蓬勃发展。高新区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树立“项目为王”工作理念,牢牢把项目建设抓在手上,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全面起势,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定步伐。
  作为一家从事高端农业装备零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山东东皓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已与潍柴雷沃、中联重科、约翰迪尔等多家国内外一流的农机制造企业展开合作。公司高端智能装备制造项目建设如火如荼,预计今年年底前交付使用。
  “原计划工期应该是两年,现在基本会在8个月之内全部完成。”山东东皓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伟表示,项目主要建设四个主体,包括办公楼、研发中心和两栋生产车间。“建设工期非常快!”李伟向记者道明了原因,一方面企业订单多,倒逼工期加快;另一方面则是得益于高新区在项目建设上的全流程包靠服务。
  瞄准储能新兴产业,高新区正全力推进液流储能电池项目建设。液流电池是解决大规模长时储能的最优方案之一,能有效解决锂电储能使用寿命短、热储能效率低等难题,可广泛应用于电网调峰、风能发电、光伏发电及应急电源系统等领域。
  目前,规划建设的2GW储能产业园、6条全自动液流电池生产线和储能研发中心正加速推进。其中,2GW全钒液流电池生产线(一期)建设项目已经实现部分投产。“我们这条全自动电堆生产线,可以把电堆优良率从95%提高到99.99%,极大地提高了一致性和良品率,可减少整个生产过程中物料的损耗,产能提高5倍。”液流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郝伟东说。
  拼项目是拼经济的重要抓手。高新区创新完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机制,130个省市县三级项目建设推进顺利,1—8月份,26个省市重点项目投资完成量、投资完成率、投产率均居全市第一方阵。
  “目前,歌尔光学产业园、福田汽车数字化工厂等34个产业项目已经建成投产。近期,开工建设海王智慧医药物流园、磁悬浮动力装备产业园等一批高质量发展项目,高新区抓住用好施工黄金期,持续掀起项目建设热潮。”高新区经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培海说。
          记者/裴悦廷
  拼招商 链上发力见真章
  今年以来,高新区把全力以赴拼经济、铆足干劲抓项目作为首要任务,扎实开展新经济新产业“双招双引”突破年活动,加强专班包靠,用心用力服务,为项目建设加油助力,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推动更多优质项目落户。
  作为今年全区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纳硒生物禽用抗体新型兽药项目总投资1.7亿元,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产值2.5亿元、利税8000万元,进一步发挥补链、延链、强链作用,扩大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朋友圈”。
  看着已经完成主体建设的办公楼,项目负责人潘志海道出了心里话:“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基础雄厚,在这边落户便于企业更好更快发展。高新区营商环境得力,招商引资的政策对我们很有吸引力。”潘志海直言,企业依托华南农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的抗体技术,打破了传统卵黄蛋白抗体的生产工艺,在全国属于首创。
  “建设速度非常快,基本上每半个月主体就增高一层,现在我们正在加紧建设,争取及早投入使用。”潘志海欣喜地说,服务企业专员每周至少到项目现场三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助力企业发展,
  项目不仅要招得来,更要落得下、发展好。总投资3亿元的山东惠风精密智能机电设备生产科研基地项目,自开工以来,在项目专班的帮助下先后解决了土地清表、手续办理、建设施工道路等难题,让项目建设走上“快车道”。
  “高新区定位符合企业将来的发展方向,我们已经有部分设备进入调试和生产阶段了。”在项目新建的厂房内,山东惠风精密机电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涛边走边向记者介绍新设备,“项目建好后,马上面临招工和上下游企业的对接问题,服务企业专员一次次上门帮助协调各种资源,落实问题从来不过夜,所以我们觉得在高新区发展特别幸福。”
  紧盯产业发展前沿,高新区着力引进“大高外强”项目,加快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迭代升级。总投资10亿元的北汽福田智能数字化工厂项目利用既有厂房进行升级改造,建设自动化焊装生产线、柔性化总装生产线,目前已转入满负荷生产状态。
  “项目立足自动化和智能化,以焊装车间为例,新上机器人1000多台(套),自动化率达到了90%以上,将成为我们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北汽福田高新厂区党群工作部部长曾事成看来,高新区良好的工业基础和营商环境,是企业迸发生产力的沃土。“这个项目今年4月份投产,现在是一边建设一边生产,8月份月产量达到2500台,预计全年完成产销3万台,新增产值30亿元。”
  “目前,各地双招双引热火朝天,对优质项目你争我抢,拼政策、拼资源。高新区为了能招引更多优质项目,唯有大力做好服务,靠拼服务赢得客商。”高新区投资合作促进局党委书记、局长董玉伦说。
  在招商重点上,高新区着眼于做强主导产业,壮大新兴产业,深入开展园区招商、基金招商、以企招商,推动主导产业持续壮大、新兴产业加速起势。在政策支持上,相继出台支持高质量发展,支持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元宇宙产业发展以及招商引荐人奖励等系列支持政策,构建形成重点突出、优势互补的政策体系。在招商方式上,坚持把龙头企业本地化配套作为最直接、最有效的招商,与潍柴、歌尔、福田联合成立专班开展点对点招商,加快引进产业链上下游项目,不断建链、补链、延链、强链。
              记者/冯玉诚
  拼创新 科技创造新增量
  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近年来,高新区坚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出了聚焦前沿、资源集聚、补链强链、平台赋能等一系列“组合拳”,以诸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科技创新成果,赋能更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高新特色的发展之路。
  5纳米,你能想象到究竟有多长吗,它只有头发丝直径的十万分之一。山东新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车用尿素液超纯过滤系统对车用尿素液过滤精度达到了5—10纳米,可有效去除车用尿素液中的有害物质,从而更好地净化汽车尾气。
  “新蓝环保始终围绕行业的难点、痛点,完成车用尿素快检等几十项创新,超前布局车用尿素液加注站模式,创新工业物联网应用,加快实现整个行业的数字化改造。”山东新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胡坚南说,在三到五年内完成公司转型,有望实现十倍增长,产值达到20亿。
  如果说新蓝环保把车用尿素液过滤精度做到了纳米级,那么来自山东奥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3.0T四肢关节磁共振成像系统,则为医生们装上了高清的“透视眼”。在它面前,神经纤维等人体组织纤毫毕现,为医生精准诊疗再添一把利器。
  “目前,3.0T四肢关节磁共振产品已在山大齐鲁医院等多家医院装机使用。它的突出优势是高清、快速、静音、体积小、重量轻,超过国外同类产品的技术和功能水平。”山东奥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培勇说,目前奥新医疗已经开始研发布局3.0T新生儿磁共振、1.5T大孔径介入磁共振等项目,为下步发展积蓄动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高新区始终践行“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初心使命,不断放大“高”和“新”两大优势,持续增强科创能力。今年以来,高新区的科技创新工作实现新突破,多项工作已接近或超过上年全年水平。目前争取上级科技项目资金、技术合同成交额、科小企业入库量分别为去年全年的1.5倍左右;牵头的国家高新区、省开发区考核排名稳居全国全省第一方阵,承担的11项市综合考核指标总成绩居全市第1位。
  “我们创新融合产业链,健全完善科技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实施高企倍增行动,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92%,充分发挥11家‘国字号’、83家‘省字号’平台作用,为人才创新搭建广阔舞台,联合金融部门推出科创贷,新增科技小微企业贷款40亿元。建立15个‘七科’服务专班,持续推行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对企业科技创新进行精准服务。”高新区科技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玉荣说,通过实施“创新融合工程”,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记者/聂玉金
  拼环境 细微之处皆营商
  “现在康复大厅医疗设备多,病房环境和康复训练环境不错,老伴儿在这里做康复效果非常好,我们都很满意。”说话间,患者家属王先生难掩激动之情。前段时间,王先生的妻子因左侧肢体活动受限,前来进行康复治疗。随着潍坊市高新康复医院的启用,让他们感受最深的,不仅是就诊环境的改善,还有像下肢步态机器人、平衡功能训练系统等一系列设备设施的应用,为康复提供了坚实保障。
  据悉,潍坊市高新康复医院设计床位484张,一期开放300张。同时,新上设备达600余台。一流的设备设施和专业的医疗服务,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便利、更高质量的就诊服务。
  “潍坊市高新康复医院今年7月10日启用,现有临床科室26个,康复亚专科9个,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60名。”潍坊高新区人民医院院长张国庆介绍,医院将持续加强中西医协同下的“防、治、康、养、教”一体化建设,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专业的医疗卫生服务。
  “今年以来,高新区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目前拥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00余家,其中三级甲等医院4家。我们深入开展群众看病就医不够便利问题专项整治,已全部完成17项工作目标。”潍坊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高新管理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郭元东说。
  一项项举措,让“健康高新”建设成色更足;一所所学校,则让“高新教育”发展亮色更显。
  新学期,高新区东华学校蓉花里校区刚刚投入使用,420余名学生在此开启了丰富多彩的小学生活。“东华学校蓉花里校区按照36个教学班进行设计,扩增学位1600余个。我们实施‘二合一’的管理模式,实现了师资、课程等资源的共享,为孩子成长提供优质教育环境。”潍坊高新区东华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潘俊红说。
  东华学校蓉花里校区是高新区持续扩增优质教育资源的一个“缩影”。高新区充分挖掘内部资源,优先保障学校建设,并创新采用装配式施工工艺保障工期,多举措整合校园空间资源、开拓学校空间,满足适龄儿童的入学需求。“今年高新区累计投资10亿元,新建、扩建、改建14所中小学、幼儿园,新增公办学位1.5万个,新增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潍坊市教育局高新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玉良介绍,高新区还狠抓教育教学的特色发展,信息化课堂建设、幼小衔接课程设计等方面成果颇丰,先后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两项,还获得了300余项省市级荣誉。
  “在这么好的环境里唱唱歌、弹弹琴,真是一种享受。”在金马路上的一处公园里,市民易先生正和几位老伙计排练节目,大家伙儿谈笑风生,怡然自得。星罗棋布的口袋公园、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多姿多彩的园林绿化,已成为装点高新市民幸福生活的最美底色。
  “城管中心持续抓实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投资约4亿元,完成北海一巷拓宽改造、张面河排口综合整治等多项工程,高新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工程计划10月底投入使用。深入推行道路深度保洁、增花添绿、‘落土’整治等工作,全面提升市民幸福感、获得感。今年上半年,高新区在中心城区城市管理考核中获得第一名。”高新区城管中心副主任冯进修说。
  在细微之处尽显营商环境之优,家门口有“医靠”、就近能入学、出门即进园……高新区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民生实事抓起,让“幸福指数”节节攀升,让民生福祉更有“质感”。
            记者/赵世军
  拼外贸 优内强外拓市场
  经过持续不断的创新驱动,高新区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细分行业里做大做强,实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齐头并进,多点开花。前三季度,高新区预计完成进出口额超500亿元。
  在潍柴集团,一台WH28大缸径发动机正在进行试车工作,类似于这样的大缸径发动机在全球只有少数企业才能独立生产。
  大缸径是指气缸内径超过150毫米的发动机,它是发电机组、海洋巨轮的动力核心。今年以来,潍柴以大缸径发动机为战略引擎,带动全系列、全领域的发动机应用,并以此拓展到动力总成整体解决方案,同时协同集团整车整机业务实现重大突破。未来,潍柴将以能源电力业务为核心业务,以商用车及工程机械动力为重点,并将非洲作为接下来的重要出口市场,实现海外市场的不断拓展。
  在山东赛马力发电设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排排的发电机组已经整装待发,即将发往海外市场。目前公司70%以上的产品出口到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公司海外订单量更是节节攀升。“这几年我们的海外市场迎来一个爆发式增长,今年产值同比增长100%。”山东赛马力发电设备有限公司公共事务部总监程晶晶介绍,利用公司核心竞争优势,在非洲建立100兆瓦天然气电站,在菲律宾建立仓库及销售体系,可以满足当地的电力供应。
  据了解,赛马力创建于2007年,是一家集产学研为一体的高端智能环保发电装备制造企业,每年研发投入占比约6%左右,已申请专利150余项。十几年坚持自主创新研发,成就了赛马力发电机组在国内外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未来,赛马力将争取把市场覆盖至东南亚、非洲、中东等国家和地区,让全球都能用上潍坊生产的产品。
  在手机系列膜片领域,我国每10部手机就有7部用华滋圆刀机所做的模切件。成立于2012年的山东华滋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依靠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成为模切自动化设备和解决方案行业的领跑者。近年来,华滋不断布局国际市场,产品供不应求。
  “凭借先进的模切技术,华滋已与美国、荷兰、新加坡、西班牙等30多个国家建立合作。”山东华滋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总监赵聪说,未来将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联合,在美国、欧洲和东南亚等地,建立更加完善的营销和售后服务体系,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占领更大的国际市场。
  今年以来,高新区在扩大对外开放上持续加力突破,创新实施多项举措,推动外贸发展“节节高”。“在抓好潍柴、特钢等龙头企业外贸提质增效的基础上,组织110家企业免费投保出口信用保险,为中小微企业出海兜底撑腰。”高新区科技局党委委员、商务科科长罗进说,落实外贸优惠政策,争取上级资金7000余万元,精准帮扶重点企业;充分发挥“双仓”作用,靶向争取渤海湾集团等外贸资源回流高新区,最大限度对冲外贸缺口;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驱动,新签订海外订单超过15亿元。
              记者/尹婷婷

- 今日高新版权所有 华光照排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