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查询
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高新区报>头版新闻
  本报记者 高鹏 郑晓光
  日前,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山东赛区赛事举行,山东天维膜技术有限公司以“双极膜材料制备及高效应用”项目参加新材料领域的比赛,荣获大赛“科创之星”荣誉称号,并成功入围“国赛”。
  虽然是一家新材料领域的科创企业,但天维膜的突出表现却在意料之中。浓厚的研发氛围和硬核研发实力,一直是天维膜在新材料行业站稳脚跟的“基石”,长期以来,其产品在各行各业得以广泛应用。2022年,国内首条钛白粉废酸综合回用生产线在山东道恩化学有限公司投用,无需任何添加剂,钛白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酸回收再用率达到80%,预计每年可为该企业节省环保、原料等费用近500万元。
  变“废”成“金”的关键在于一张“膜”。
  这种身量纤纤却含金量十足的“膜”材料,就是天维膜历时9年研发的“扩散渗析阴离子交换膜”,主要用于工业废酸回收及循环利用,已实现规模化应用。
  “采用扩散渗析法处理废酸,整个工艺过程不需要任何添加剂,酸回收率在80%以上,金属离子截留率超过90%,减少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产生的废弃物更是减少了八成以上。”山东天维膜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连文玉说,目前该项目已稳定运行一年。
  天维膜深耕膜材料研发,提出工业废料资源化利用和废水处理解决方案,自主研发的扩散性渗析阴离子交换膜、扩散性渗析阳离子交换膜、电渗析离子交换膜、双极膜电渗析四大类膜材料,可实现工业废料、废水中的酸、盐等成分脱除与浓缩。
  脱胎于山东省海洋化工科学研究院的背景,让天维膜“天生”就打上了高科技的烙印。从2003年落户潍坊高新区至今已有20年,企业仅推出4款产品,漫长的研发周期注定了企业厚积薄发的特性。
  “2015年前,企业销售收入不到2000万,每年要拿出接近1000万研发经费,这让企业倍感压力。好在项目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科技部、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包括园区都给了我们大力的支持,我们才得以坚持下来”。连文玉说。
  经过20年的发展,天维膜已成为国内离子膜工艺、装备制造的领军品牌,尤其是第四代产品双极膜电渗析器的投产,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今年到现在为止,我们销售收入应该在8000万左右,同比增长了40%。”市场反应让连文玉对自主创新之路信心满满。锚定自主创新,天维膜“膜”材料产品已然在行业占有一席之地,在高新区,更多新材料企业正在奋力前行。
  在潍坊胜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即将投产的新项目厂房正在进行改造。今年6月份,胜达科技积极寻求外部研发合作,与中国地质大学的专家签订了合作协议,引进XPE矿物高分子复合新材料及PP固体浮力材料两个高技术含量及高附加值的新项目。
  XPE矿物复合材料具有耐高温、阻燃等特性,能够广泛用于陆地管道保温、汽车的轻量化改造等场景。PP固体浮力材料通过对高分子材料的复合及改性,可在海洋石油开发及高技术船舶制造等方面实现广泛应用。项目量产后,可全面实现海洋装备自主研发和生产核心设备、1500米级水下生产系统和专用系统能力,突破3000米深水下生产系统设计、制造、测试和安装等关键技术。
  胜达科技是一家长期致力于可剥离性保护膜生产研发的新材料企业,多年来与海尔集团、歌尔集团等公司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发展势头迅猛,已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材料产业茁壮成长的背后,是企业数十年如一日的研发积累和技术攻关。一旦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飞跃性创新和产业化突破,市场便会给出积极反馈。
  “订单量在今年六七月份,已经开始企稳回升,现在基本上恢复到往年同期水平。”潍坊胜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郎娜表示,公司高度重视研发和技术,持续对现有产品的技术调整升级,同时利用外部研发力量,快速拓展企业发展的新路径、新赛道,在新材料领域中扎实深耕。
  作为现代制造业的“底盘”之一,新材料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正成为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持续的创新研发能力、良好的创新体系,是企业加快发展、产业不断壮大的核心。山东俊富非织造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研发、生产高技术非织造材料的企业,产品体系包含卫生、医用、工业材料和湿巾制品四个大类,几十个细分系列。通过不断与下游客户联合创新、协同研发,企业产品牢牢占据着市场主导地位。从2008年在潍坊设立第一家工厂,到集团总部迁到潍坊,俊富非织造一步步由小到大,正是依靠“研发一代、应用一代、储备一代”的良好创新体系。2022年,企业凭借PP纺粘非织造系列产品,成功入选第六批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产业规模扩张的背后是创新的裂变式增长,更是政府“有形之手”的精准发力。
  “新材料作为一条产业新赛道,对创新研发能力要求极高,高新区大力推动‘创新融合四链’模式,从产业链、人才链、金融链、服务链四个方面,助力新材料企业提高研发创新能力、构建研发创新体系。”高新区管委会二级专员、科技局局长聂绍俊说。
  产业向“新”,高质量发展才能向未来。依托完善的产业基础和良好的营商环境,高新区新材料产业正在不断精进。目前,高新区已聚集特钢集团、汇胜集团、俊富非织造等龙头企业和近20家成长型骨干企业,涵盖特种钢材料、高压绝缘材料、纺熔非织造材料、先进膜材料、功能性复合材料等重要领域。
“材”聚高新创新路
高新区企业科技突破发力新赛道
日期:2023-09-22 作者:高鹏 郑晓光 来源:高新区报
  本报记者 高鹏 郑晓光
  日前,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山东赛区赛事举行,山东天维膜技术有限公司以“双极膜材料制备及高效应用”项目参加新材料领域的比赛,荣获大赛“科创之星”荣誉称号,并成功入围“国赛”。
  虽然是一家新材料领域的科创企业,但天维膜的突出表现却在意料之中。浓厚的研发氛围和硬核研发实力,一直是天维膜在新材料行业站稳脚跟的“基石”,长期以来,其产品在各行各业得以广泛应用。2022年,国内首条钛白粉废酸综合回用生产线在山东道恩化学有限公司投用,无需任何添加剂,钛白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酸回收再用率达到80%,预计每年可为该企业节省环保、原料等费用近500万元。
  变“废”成“金”的关键在于一张“膜”。
  这种身量纤纤却含金量十足的“膜”材料,就是天维膜历时9年研发的“扩散渗析阴离子交换膜”,主要用于工业废酸回收及循环利用,已实现规模化应用。
  “采用扩散渗析法处理废酸,整个工艺过程不需要任何添加剂,酸回收率在80%以上,金属离子截留率超过90%,减少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产生的废弃物更是减少了八成以上。”山东天维膜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连文玉说,目前该项目已稳定运行一年。
  天维膜深耕膜材料研发,提出工业废料资源化利用和废水处理解决方案,自主研发的扩散性渗析阴离子交换膜、扩散性渗析阳离子交换膜、电渗析离子交换膜、双极膜电渗析四大类膜材料,可实现工业废料、废水中的酸、盐等成分脱除与浓缩。
  脱胎于山东省海洋化工科学研究院的背景,让天维膜“天生”就打上了高科技的烙印。从2003年落户潍坊高新区至今已有20年,企业仅推出4款产品,漫长的研发周期注定了企业厚积薄发的特性。
  “2015年前,企业销售收入不到2000万,每年要拿出接近1000万研发经费,这让企业倍感压力。好在项目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科技部、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包括园区都给了我们大力的支持,我们才得以坚持下来”。连文玉说。
  经过20年的发展,天维膜已成为国内离子膜工艺、装备制造的领军品牌,尤其是第四代产品双极膜电渗析器的投产,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今年到现在为止,我们销售收入应该在8000万左右,同比增长了40%。”市场反应让连文玉对自主创新之路信心满满。锚定自主创新,天维膜“膜”材料产品已然在行业占有一席之地,在高新区,更多新材料企业正在奋力前行。
  在潍坊胜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即将投产的新项目厂房正在进行改造。今年6月份,胜达科技积极寻求外部研发合作,与中国地质大学的专家签订了合作协议,引进XPE矿物高分子复合新材料及PP固体浮力材料两个高技术含量及高附加值的新项目。
  XPE矿物复合材料具有耐高温、阻燃等特性,能够广泛用于陆地管道保温、汽车的轻量化改造等场景。PP固体浮力材料通过对高分子材料的复合及改性,可在海洋石油开发及高技术船舶制造等方面实现广泛应用。项目量产后,可全面实现海洋装备自主研发和生产核心设备、1500米级水下生产系统和专用系统能力,突破3000米深水下生产系统设计、制造、测试和安装等关键技术。
  胜达科技是一家长期致力于可剥离性保护膜生产研发的新材料企业,多年来与海尔集团、歌尔集团等公司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发展势头迅猛,已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材料产业茁壮成长的背后,是企业数十年如一日的研发积累和技术攻关。一旦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飞跃性创新和产业化突破,市场便会给出积极反馈。
  “订单量在今年六七月份,已经开始企稳回升,现在基本上恢复到往年同期水平。”潍坊胜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郎娜表示,公司高度重视研发和技术,持续对现有产品的技术调整升级,同时利用外部研发力量,快速拓展企业发展的新路径、新赛道,在新材料领域中扎实深耕。
  作为现代制造业的“底盘”之一,新材料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正成为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持续的创新研发能力、良好的创新体系,是企业加快发展、产业不断壮大的核心。山东俊富非织造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研发、生产高技术非织造材料的企业,产品体系包含卫生、医用、工业材料和湿巾制品四个大类,几十个细分系列。通过不断与下游客户联合创新、协同研发,企业产品牢牢占据着市场主导地位。从2008年在潍坊设立第一家工厂,到集团总部迁到潍坊,俊富非织造一步步由小到大,正是依靠“研发一代、应用一代、储备一代”的良好创新体系。2022年,企业凭借PP纺粘非织造系列产品,成功入选第六批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产业规模扩张的背后是创新的裂变式增长,更是政府“有形之手”的精准发力。
  “新材料作为一条产业新赛道,对创新研发能力要求极高,高新区大力推动‘创新融合四链’模式,从产业链、人才链、金融链、服务链四个方面,助力新材料企业提高研发创新能力、构建研发创新体系。”高新区管委会二级专员、科技局局长聂绍俊说。
  产业向“新”,高质量发展才能向未来。依托完善的产业基础和良好的营商环境,高新区新材料产业正在不断精进。目前,高新区已聚集特钢集团、汇胜集团、俊富非织造等龙头企业和近20家成长型骨干企业,涵盖特种钢材料、高压绝缘材料、纺熔非织造材料、先进膜材料、功能性复合材料等重要领域。

- 今日高新版权所有 华光照排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