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要闻

02版:综合

03版:读书

04版:健康·公益

返回 2023年05月16日

我市“银发力量”助力非遗传承

  本报讯(记者 许真瑜)近日,记者来到市老年大学,还未走进茂腔班,便听到乐曲悠扬婉转。茂腔班自2017年设立以来,备受学员喜爱,每学期都是“一坐”难求。64岁的潘学贞每周都来学习茂腔,在陶冶情操的同时,也丰富了退休生活。潘学贞告诉记者:“我从小就喜欢茂腔,以前家庭条件不允许,没有时间学习,现在条件好了,我就第一时间报了老年大学茂腔班。老师教得很好,戏词是一句一句地教,动作也是一个一个地纠正,现在我也是业余的‘专业’演员了。”
  高密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中国一绝”中国扑灰年画之乡,是中国楹联城市……现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4人,省级非遗传承人12人,市县级非遗传承人203人,其他各类民间艺人380余人,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非遗人才。市老年大学把“传承高密特色文化弘扬非遗”作为课程建设重点,成立了非遗传承学院,先后开设了茂腔、剪纸、泥塑、扑灰年画、花饽饽等特色课程12个,聘请了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14人担任专兼职讲师,吸引了2000余人次学员学习。在市老年大学非遗传承教室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吕蓁立正在向学员讲解扑灰年画的制作过程,学员们兴趣满满。吕蓁立告诉记者:“作为首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高密扑灰年画一直是我们高密人的骄傲。我是吕氏画派第六代传人,有这么多老同志喜欢扑灰年画,我一定用心教,把我们的非遗项目传承好。”
  记者了解到,老年大学学生不仅当好非遗的学习者,还积极传承、传播非遗文化、非遗技艺,组建了老姊妹剪纸艺社、情暖乡村志愿服务队、“遗常”精彩社团等志愿服务组织,通过赶非遗大集,开展非遗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等活动,身体力行传承弘扬非遗,丰富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我们每季度至少举行一次‘非遗大讲堂’活动,通过邀请非遗传承人授课,组织学员到茂腔博物馆、花饽饽培训基地、姜庄非遗综合馆、泥塑产学研基地等现场学习,让更多学员感受非遗魅力,自觉加入非遗传承队伍。”市老年大学校长助理于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