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要闻

02版:综合

03版:文艺·纪事

04版:生活

返回 2021年02月04日

从春节民俗活动的广泛性看传播正能量的必要性

 ——读贺惠邦有关春节民俗回忆文章有感

  李章合
  最近,著名毛体书法家贺惠邦在媒体上发表了多篇回忆小时候家乡春节民风民俗的文章,如:《父亲忙年》《“过小年”的那些事》《从年画中受到的教育和影响》《一户走动了百年的老亲》等。这些文章生动再现了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农村过年的欢乐气氛,许多人特别是上了岁数的读者纷纷点赞留言,说“看了文章,仿佛又回到那个艰难困苦中不乏快乐的年代”。
  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具有广泛多样性,除燃放烟花爆竹、改善节日生活外,概括起来还有这样五项活动:一是写春联、贴春联,看春联、赛春联;二是画年画、贴年画、看年画、讲年画;三是祭祖、敬神、拜神;四是走亲访友;五是编演戏剧娱乐节目。因地域不同,民族习惯各异,这些民俗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不尽一致,但往往都具有教育引导、文化娱乐等功能。正如贺惠邦先生文章中所写:“童年时期的春节,既洋溢着欢乐氛围,又充满了威严和神秘庄重的色彩。有些民俗活动蕴含了忠、孝、礼、义、信等思想道德教育的内核,会让人特别是孩子们在不知不觉欢快娱悦中受到熏陶与教育。这是先人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这里要解决两种偏面观点。一是认为那些旧的风俗习惯讲迷信,不科学。对这个问题应辩证认识。旧的民风习俗中确实有些封建迷信的东西,但对其所寓含的深刻教育意义应予以肯定。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如对于“神”,古人大概也不完全信。他们提倡“敬神如在”。如在,就是当成在,说到家就不是真在,只不过用“敬神”做为教育人的一种手段而已。就像我们今天说的“头上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一样,都是劝人之方。说到“神”,我们还要警惕防止另一个现象:当我们把中国民间原有的“神”请出去后,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会不会乘机将一些西方的“神”请进来,拉起信徒,借此在中国搞“颜色革命”,以实现“和平演变”之目的。这不是更为可怕的吗?二是认为过年过节就是欢乐的事,不要与什么道德、教育等沾边挂钩。过年过节确实以欢乐为主,但欢乐是人的欢乐,人是有思想的。所以,欢乐也带有思想导向性。过年过节期间,无论组织的大型文化娱乐活动(包括各种演出等),还是像写春联等这样的个人家庭行为,能空空洞洞没有一点思想内容吗?能单纯为演而演、为写而写吗?前些年不是有人打着单纯为乐而乐的幌子而恶搞丑化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吗?
  伟人说过,对于思想文化阵地,无产阶级不去占领,资产阶级就必然去占领。换句话说,不是正气去占领就是邪气去占领。民俗虽然不是政治的附庸,但民俗绝对脱离不了社会政治的影响。前些年西方敌对势力正是以“纯民俗”为借口,宣扬“金钱至上”“娱乐至死”等价值观,让腐朽没落的文化占领了中国的部分舞台,从而使人们的思想灵魂受到了侵蚀,其教训十分深刻。